個稅手續費返還的增值稅賬務處理,從收款到入賬,一篇搞定!

個稅手續費返還,這筆錢怎么記賬繳稅?手把手教你搞定增值稅和分錄!**

每個月或每個季度,當你辛辛苦苦幫員工代扣代繳完個人所得稅,按時足額交給稅務局之后,是不是收到過一筆小小的“獎勵金”?沒錯,這就是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手續費返還!

別小看這筆錢,雖然比例只是代扣稅款總額的2%,但積少成多,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筆實實在在的收入,那么問題來了:這筆錢需要交增值稅嗎? 如果需要,賬又該怎么記? 很多會計朋友在這塊容易犯迷糊,甚至不小心踩了稅務的坑。

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把這個看似小卻很重要的賬務處理流程,用大白話講清楚!讓你下次處理時心里明明白白,賬本清清楚楚,稅局檢查也穩穩當當。

手續費返還是啥?哪來的?

簡單說,這是稅務局給你的“跑腿費”!因為你作為扣繳義務人(通常是公司),代替稅務局向員工收取了個人所得稅,并承擔了申報、繳納這些稅款的工作,稅務局為了鼓勵和補償你的付出,按實際解繳入庫的個人所得稅金額的2%,返還一筆手續費給你。

個稅手續費返還的增值稅賬務處理,從收款到入賬,一篇搞定! 個稅手續費返還計提增值稅賬務處理 第1張

關鍵點:

  • 誰給錢? 稅務局(通常是主管稅務機關)。
  • 為啥給錢? 因為你代扣代繳了個稅,付出了勞動。
  • 給多少錢? 你實際交給稅務局個稅金額的2%。
  • 啥時候申請? 每年3月31日之前申請上年度的返還(具體操作按當地稅務局要求)。

核心問題:這筆返還要交增值稅嗎?

答案是:大概率要交! 別急著驚訝,咱們看看政策依據:

  1. 核心文件: 最重要的依據是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手續費返還有關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5]165號),這個文件雖然標題有“營業稅”,但在營改增后,其精神被增值稅政策所繼承和延續。

    • 文件明確:“單位和個人提供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服務取得的收入(即手續費返還),屬于營業稅征收范圍,應照章征收營業稅?!?/strong> 營改增后,這個“服務”自然就屬于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了。
  2. 營改增銜接: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根據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 的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服務屬于 “商務輔助服務” 項下的 “經紀代理服務”。

    • 經紀代理服務定義: 指各類經紀、中介、代理服務,包括金融代理、知識產權代理、貨物運輸代理、代理報關、法律代理、房地產中介、職業中介、婚姻中介、代理記賬、拍賣等。代扣代繳稅款服務明顯屬于提供代理服務。
  3. 企業因履行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義務,從稅務機關取得的手續費返還收入,屬于提供“經紀代理服務”取得的收入,應按規定繳納增值稅。

重要提示: 雖然實務中存在極少數地方或個別觀點認為這是財政返還或政府補助(不征稅),但國家層面的主流政策和絕大多數稅務機關的征管口徑都認為其屬于增值稅應稅行為。為了避免稅務風險,強烈建議將其作為應稅收入處理。

增值稅怎么算?稅率是多少?

確定了要交增值稅,那具體怎么計算呢?這取決于你公司的納稅人身份:

  1. 一般納稅人:

    • 稅率: 適用 6% 的增值稅稅率。
    • 計算公式: 應繳增值稅 = 取得的手續費返還金額 / (1 + 6%) * 6%
    • 舉個栗子: 假設A公司(一般納稅人)2023年申請并收到2022年度個稅手續費返還10,600元。
      • 不含稅收入 = 10,600 / (1 + 6%) = 10,000元
      • 銷項稅額 = 10,000 * 6% = 600元
      • 實際到手就是10,000元,另外600元要作為增值稅交給國家。
  2. 小規模納稅人:

    • 征收率: 適用 3% 的增值稅征收率(注意: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
    • 計算公式(當前優惠期間): 應繳增值稅 = 取得的手續費返還金額 / (1 + 1%) * 1%
    • 舉個栗子: 假設B公司(小規模納稅人)2024年收到2023年個稅手續費返還5,050元。
      • 不含稅收入 = 5,050 / (1 + 1%) = 5,000元
      • 應繳增值稅額 = 5,000 * 1% = 50元

完整賬務處理流程(分錄詳解)

終于到了最核心的做賬環節!我們按時間順序,一步步來,結合增值稅的處理:

步驟1:計提應收手續費返還(可選,但推薦)

  • 年底或者申請時,根據全年實際代扣代繳的個稅總額,計算應返還的手續費金額(=全年解繳個稅總額 * 2%)。
  • 為什么推薦計提? 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雖然錢還沒到賬,但這筆收益的權利在提供代扣服務期間已經產生,特別是金額較大時,更能準確反映當期損益。
  • 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 - 個稅手續費返還    [應返還金額]
        貸:其他收益 / 營業外收入        [不含增值稅金額]
            應交稅費 -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應交增值稅 [增值稅額] (一般納稅人用前者,小規模用后者)
    • 說明:
      • 其他應收款:表示這筆錢你應收未收。
      • 其他收益:這是現在更主流的做法,計入經常性損益。營業外收入也可以,但略顯過時。推薦優先使用“其他收益”科目。
      • 應交稅費:根據你的納稅人身份和計算的稅額,計入銷項稅(一般納稅人)或應交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這一步就把增值稅的負債確認了!

步驟2:實際收到稅務機關返還

  • 錢打到公司賬上了。
  • 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實際到賬金額]
        貸:其他應收款 - 個稅手續費返還    [之前計提的金額]
    • 說明: 如果之前沒有計提(步驟1),那么收到錢時,需要將步驟1和步驟2的分錄合并做:
      借:銀行存款                 [實際到賬金額]
          貸:其他收益 / 營業外收入        [不含增值稅金額]
              應交稅費 -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應交增值稅 [增值稅額]

步驟3:按期申報繳納計提的增值稅

  • 在增值稅申報所屬期,把這部分計提的增值稅交出去。
  • 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費 -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應交增值稅 [實際繳納的增值稅額]
        貸:銀行存款

實戰案例演示(一看就懂)

案例1:一般納稅人C公司(計提做法)

  • C公司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23年底,根據全年解繳個稅100萬元,計提應返還手續費2萬元(100萬 * 2%)。
  • 增值稅計算:不含稅收入 = 20,000 / (1+6%) ≈ 18,867.92元;銷項稅額 = 18,867.92 * 6% ≈ 1,132.08元。
  • 2023年底計提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 - 個稅手續費返還      20,000.00
        貸:其他收益                          18,867.92
            應交稅費 -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132.08
  • 2024年3月,實際收到返還20,000元:
    借:銀行存款                          20,000.00
        貸:其他應收款 - 個稅手續費返還      20,000.00
  • 2024年4月申報繳納3月增值稅時(假設只有這筆銷項):
    借:應交稅費 -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132.08
        貸:銀行存款                          1,132.08

案例2:小規模納稅人D公司(未計提,收到時直接做賬)

  • D公司是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1%征收率優惠,2024年4月,收到稅局返還2023年個稅手續費5,050元。
  • 增值稅計算:不含稅收入 = 5,050 / (1+1%) = 5,000元;應繳增值稅額 = 5,000 * 1% = 50元。
  • 2024年4月收到錢時分錄:
    借:銀行存款                          5,050.00
        貸:其他收益                          5,000.00
            應交稅費 - 應交增值稅               50.00
  • 季度申報繳納增值稅時:
    借:應交稅費 - 應交增值稅               50.00
        貸:銀行存款                          50.00

重要注意事項與常見誤區(避坑指南)

  1. 科目選擇: 強烈建議使用“其他收益”科目。 避免使用“管理費用(貸方)”或直接沖減“財務費用”,因為這筆收入是提供代理服務的對價,與企業日常管理活動或融資活動無直接關系?!捌渌找妗备軠蚀_反映其性質,使用“營業外收入”雖然不絕對錯誤,但不如“其他收益”貼切。

  2. 資金用途: 這筆返還的錢,用途是有規定的! 財行[2019]11號文明確:手續費返還應用于提升辦稅能力、獎勵辦稅人員等相關支出,常見合理用途:

    • 購買申報設備、軟件(如稅控盤升級、申報系統服務費)。
    • 報銷辦稅人員的交通費、通訊費。
    • 直接獎勵給具體負責代扣代繳工作的辦稅人員(這是最常見且合規的用途)。
    • 組織相關培訓。
    • 注意: 不能隨意計入公司收入發福利或挪作他用,稅局檢查時會關注資金去向!給員工發獎勵時,記得要并入員工當月工資薪金代扣個稅哦!
  3. 增值稅申報: 這筆收入需要在你的增值稅申報表上體現!

    • 一般納稅人: 填入《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一)》(本期銷售情況明細)中“開具其他發票”或“未開具發票”欄次對應的 “6%稅率的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 行。
    • 小規模納稅人: 填入《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小規模納稅人適用)》主表第1欄“應征增值稅不含稅銷售額(3%征收率)”或相應欄次(如季度申報表),并在對應欄次填寫減征額(如果適用1%優惠),具體欄次根據稅務局最新申報表格式填寫。
  4. 企業所得稅: 這筆返還的 不含增值稅部分(即計入“其他收益”的金額),需要并入你公司的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5. 原始憑證: 務必保留好稅局開具的《稅收繳款書(銀行經收專用)》或電子退庫憑證等能證明你收到這筆手續費返還的原始單據,這是做賬和備查的關鍵依據。

  6. 常見錯誤做法(千萬別學!):

    • 錯誤1: 收到返還,直接沖減“管理費用-辦公費”或“財務費用-手續費”。
      • 錯在哪? 混淆了收入性質和費用性質,這是收入,不是費用的減少。
    • 錯誤2: 收到返還,全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其他收益”,不計算不繳納增值稅
      • 錯在哪? 漏繳了增值稅,有稅務風險!
    • 錯誤3: 計提時,只做 借:其他應收款 貸:其他收益,漏計提增值稅。
      • 錯在哪? 沒有準確反映負債(應交增值稅),可能導致后續少繳稅。
    • 錯誤4: 收到返還,計入“其他應付款”或“其他業務收入”。
      • 錯在哪? “其他應付款”是負債,收到錢是資產增加。“其他業務收入”通常指非主營業務的經常性收入,而個稅手續費返還更符合“其他收益”的定義(與企業日?;顒酉嚓P但不屬于主營的政府補助或類似收益)。

稅管員的小貼士

  • 及時申請: 每年3月31日截止申請上年度的返還,千萬別錯過!關注當地稅務局的具體通知(網上辦稅廳、電子稅務局或大廳公告)。
  • 準確核算: 自己內部做好臺賬,記錄清楚全年代扣代繳的個稅總額、計算應返還金額、實際申請金額、實際到賬金額和時間,方便核對和做賬。
  • 留存證據: 申請材料、銀行收款回單、稅局相關憑證都要保存好,至少5年!稅局查賬時這是關鍵證明。
  • 關注政策: 稅收政策時有更新(比如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優惠),多關注國家稅務總局官網或當地稅務局公眾號、網站,也可以咨詢你的稅務專管員或專業機構。
  • 資金合規用: 獎勵給員工最省心也最合規,記得代扣個稅,購買設備或報銷費用,保留好發票等合法憑證,避免隨意支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搞定個稅手續費返還的增值稅和賬務,關鍵就是三步走:確認收入性質(應稅服務)-> 正確計算增值稅(區分納稅人身份)-> 規范做賬(用對科目,體現增值稅負債),記住這些要點,再結合公司的具體情況操作,就能把這筆“小確幸”安排得明明白白,既享受了政策紅利,又守住了稅務合規的底線,下次收到這筆返還時,希望你能自信地完成賬務處理!

個稅手續費返還的增值稅賬務處理,從收款到入賬,一篇搞定! 個稅手續費返還計提增值稅賬務處理 第2張
微信號:15137101602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
智小賬專業稅籌團隊,專注稅收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