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收到一筆返稅款,會計咋做賬?手把手教你寫分錄,附真實案例!
“王會計,稅務局剛退了一筆錢到公戶,說是返稅,這賬該怎么做啊?”——最近好幾個粉絲在后臺問這個問題,返稅款聽起來是“天上掉餡餅”,但會計要是分錄做錯了,輕則報表不平,重則多繳稅!今天就用大白話+真實案例,教你分分鐘搞定返稅賬務處理!
先搞懂:返稅款是啥錢?
返稅不是“白給的錢”,通常是以下3種情況:
- 多繳稅退回(比如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退庫);
- 政策性返稅(比如地方為招商引資給的增值稅、所得稅返還);
- 代扣代繳手續費返還(比如個稅手續費退付)。
? 關鍵點: 返稅類型不同,分錄科目天差地別!
會計分錄大全(附憑證模板)
? 場景1:退回多繳的企業所得稅
舉例: 2025年5月收到稅務局退回2025年多繳企業所得稅2萬元。
借:銀行存款 20,000元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20,000元
?? 注意: 如果跨年退回(比如2025年退2025年稅),必須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銀行存款 20,000元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00元
(月末結轉至利潤分配)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00元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0,000元
? 錯誤做法: 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會導致當年利潤虛高!

? 場景2:收到地方財政返稅(如增值稅、所得稅返還)
舉例: 某制造業企業因符合地方招商政策,收到增值稅返還5萬元。
借:銀行存款 50,000元
貸: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 50,000元
?? 細節補充:
- 如果文件注明返稅需“專項用于技術研發”,則計入“專項應付款”;
- 若返還與日常經營相關(如穩崗補貼),可沖減“管理費用”。
? 場景3:代扣代繳個稅手續費返還
舉例: 公司代員工扣繳個稅,稅務局按2%返還手續費1,000元。
(1)收到返款時:
借:銀行存款 1,000元
貸: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 942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8元
(2)計提附加稅(以城建稅7%為例):
借:稅金及附加 4.06元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4.06元
?? 重點: 這筆返款要交增值稅!(屬于經紀代理服務)
會計容易踩的3個大坑
-
錯用科目導致多繳稅
比如把財政返稅計入“其他收益”,但沒交增值稅(政策返稅免增值稅,但個稅手續費要交!)。 -
跨年退稅不做追溯調整
退回以前年度所得稅,若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會被稅局認定為“偷逃稅款”! -
混淆“政府補助”與“返稅”
政府補助走“其他收益”,稅收返還要看返還主體(稅務局退回用“應交稅費”,財政所退用“營業外收入”)。
真實案例解析
背景: 某科技公司2025年3月收到兩筆返稅:
① 2025年軟件企業增值稅即征即退12萬元;
② 2025年個稅代扣手續費返還0.8萬元。
? 正確分錄:
(1)增值稅即征即退(屬政策性退稅):
借:銀行存款 120,000元
貸:其他收益 120,000元
(2)個稅手續費返還:
借:銀行存款 8,000元
貸:其他收益 7,547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53元
(注:按6%計算增值稅,附加稅分錄略)
月末結轉&稅務申報要點
- “其他收益”科目 → 月末結轉至“本年利潤”;
-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 結轉至“利潤分配”,不影響當期利潤;
- 稅務申報表填寫位置:
- 增值稅返還:無需申報增值稅;
- 個稅手續費:填在《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第6欄“應稅勞務銷售額”。
最后說句大實話:
返稅賬務看似簡單,但政策口徑每年都在變!比如2025年起個稅手續費返還明確按“經紀代理服務”繳增值稅,而2025年前各地執行口徑混亂。會計要想不背鍋,記住三句話:
① 查清返稅文件依據;
② 區分資金退回主體(稅局/財政);
③ 跨年退回一律追溯調整!
如果遇到高新企業綜合返稅、跨境電商補貼等復雜情況,別自己硬扛! 直接撥打主管稅務機關電話(12366轉企業專線),錄音記錄口徑,這才是會計真正的“護身符”~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