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到底咋申請?老會計,這6種情況最容易通過!
老李開早餐鋪三年了,賬本寫得像鬼畫符,每次稅務檢查都手心冒汗,稅務小王翻著他的“天書”賬本直搖頭:“李叔,您這進銷存一筆糊涂賬,成本到底多少,神仙也看不清啊!要不…試試核定征收?”老李眼睛一亮:“核定征收?啥條件?快給我講講!”
賬簿混亂,稅務都看不明白(根本前提)
核定征收的核心原因就是賬亂了!稅務局想按實征收,但你的賬本讓人無從下手,這混亂具體表現在:
- 賬本不全甚至壓根沒有: 干脆沒設賬本,或者只有簡單的流水,連成本費用都理不清。
- 憑證像天書: 進貨沒發票?白條一大堆?或者發票信息模糊不清,連真實性都存疑。
- 成本核算像一團亂麻: 比如老李的早餐鋪,面粉、油、肉餡用了多少?人工水電怎么攤?算不清楚,成本自然成了一筆糊涂賬。
- 收入記漏了: 現金交易多,微信支付寶私戶收,部分收入壓根沒入賬,收入總額都不準確。
- 稅務局查賬時“一問三不知”: 問成本構成答不上,問收入來源說不清,無法提供有效解釋和證據。
舉個栗子: 街角王姐的服裝店,各種渠道進貨(廠家、批發市場、甚至網上代購),很多單據不全,不同批次衣服成本混在一起,月底盤貨,哪些賣了、哪些是庫存、成本到底多少?她自己都算暈了,這種情況,稅務局想按實征收也難下手,核定就成了現實選擇。
成本費用說不清,算也算不準(關鍵難點)

這是賬簿混亂最要命的衍生問題,稅務局要收所得稅,核心是(收入 - 合理成本費用),如果你的成本費用像“黑洞”:
- 成本憑證缺失嚴重: 大量支出沒發票,或者只有無效憑證(比如手寫白條)。
- 成本計算邏輯混亂: 沒有清晰的成本核算方法(比如先進先出、加權平均),或者方法用錯了。
- 費用分攤“拍腦袋”: 家里水電費也算店里的?私人汽車加油票全當公車費用?這種公私不分、分攤隨意,稅務局無法認可。
- 成本明顯不合理: 比如你開個小面館,號稱一碗面成本30塊(實際可能就10塊),這明顯違背常理,稅務局有理由懷疑你虛增成本。
小貼士: 別以為沒發票就完全不能入賬,稅務局也認合法有效憑證,比如小額零星支出(500元以下)的收據、內部自制憑證(需合理),但關鍵得真實、合理、能說明業務關聯性,如果全是白條或者明顯不合常理,核定沒商量。
新辦企業,還在起步“手忙腳亂”階段(常見窗口期)
新公司剛成立,老板常常是“光桿司令”,又管業務又跑稅務,財務?可能還沒招人或者找個兼職代賬,這時:
- 賬務體系沒建立: 會計制度、核算流程、單據管理都是一片空白或正在摸索。
- 業務不穩定: 收入忽高忽低,成本結構也在調整,賬務處理不成熟。
- 老板財務知識不足: 重心全在拉業務、活下來,對規范財務有心無力。
稅務局對新辦企業,尤其是規模小的個體戶、小微企業,在初期賬務確實難以一步到位規范的情況下,可能會給予一定期限(比如開業半年或一年內)適用核定征收,但這只是過渡!窗口期一過,稅務局就會要求你建賬核算,達到查賬征收條件。
真實場景: 小張的奶茶店剛開張,前三個月用個收據本記賬,收入和主要原料支出記一記,其他零星開支全混在一起,稅務專管員了解后說:“頭三個月給你核定,第四個月開始,必須買賬本、分開記賬、留好發票,否則就違規了!”
規模小到請不起會計,也沒必要(適用特定對象)
主要針對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以及年收入規模非常小的有限責任公司,這類主體:
- 業務極其簡單: 可能就是夫妻店、一人公司,賣點東西或提供點簡單服務。
- 收入有限: 年收入可能就十幾萬、幾十萬,請個專職會計的成本(每月幾千塊)可能比要交的稅還高,實在不劃算。
- 業主親自上陣: 老板自己管錢管賬,但缺乏專業財務知識。
對于這類“小本經營”,國家在稅收管理上體現了“放水養魚”的扶持思路,強制要求他們建立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不現實,成本太高,核定征收(比如定期定額)大大簡化了他們的申報納稅流程,降低了遵從成本。
注意: 不是說所有個體戶都一定能核定,如果你個體戶規模做得很大,年收入幾百萬,還說自己不會記賬,稅務局是很難認可的。
特殊行業,成本就是“霧里看花”
某些行業天生具有成本難以準確核算的特性:
- 娛樂業(KTV、酒吧等): 酒水飲料成本相對固定,但人工、場地、音響設備折舊、宣傳推廣等費用占比高且復雜,包房收入、酒水消費、小費等交叉混合,精確核算單次服務成本幾乎不可能。
- 部分服務業(咨詢、設計等智力密集型): 主要成本是人力,但一個項目投入多少工時?不同級別人員工時成本如何?分攤到具體項目上往往靠估算。
- 資源開采初加工(小礦場、沙石廠等): 資源儲量、開采難度、損耗率等因素導致成本波動大且難以精確計量。
對于這些行業,稅務局在實踐中往往更傾向于采用核定征收方式,因為查賬征收的操作難度和成本都太高了。
稅務依法直接拍板(法定情形)
這是兜底條款,體現了稅務機關的執法權威,即使你不主動申請,只要稅務局在檢查、管理中發現你存在上述任何一種嚴重情形(特別是賬簿混亂、成本費用不能準確核算),并且責令你限期改正后,你逾期仍不改正或者改正后依然達不到要求,稅務局有權依法直接核定你的應納稅額,你沒得選!
溫馨提示: 別把核定當“避稅天堂”!它也有風險:
- 稅負可能更高: 核定率/額是稅務局根據行業、地段、規模等綜合評估的,未必比你真實利潤算出來的稅低,特別是生意好時。
- 發票額度卡脖子: 核定征收(尤其定額戶)通常限制發票開具額度,生意好時開不出票急死人。
- 注銷時可能“算總賬”: 注銷時,稅務局很可能會要求清理賬務,核定期間若隱瞞了大額收入,可能被追繳稅款和罰款!之前有案例,老板核定幾年覺得“占便宜”,注銷時被要求補稅+滯納金+罰款,一下吐出40多萬!
- 發展壯大是障礙: 想融資貸款、招投標,一份規范的財務報表是硬門檻,長期核定,賬務能力為零,怎么接大單?
到底要不要申請核定?
- 如果你是“迷糊型”或“真小微”: 賬實在理不清,或者生意小到請會計不劃算,那主動了解當地核定政策(尤其是定期定額)是務實選擇。
- 如果你是“潛力股”: 哪怕現在規模小,只要有發展心,咬牙也要把賬建規范!這是企業合規經營、未來長大的基礎,別圖一時省事,埋下大雷,咨詢專業會計或代理記賬,初期投入絕對值得。
核定征收是稅務管理的一種“簡化模式”,核心在于你的賬是否清晰可控,條件擺在這里,對照看看,你屬于哪一種?合規是底線,規范是未來,當你的生意越做越大,一本清清楚楚的賬,就是你行走商場的“硬通貨”!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