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工商戶核定征收,到底核的是哪些稅?老板必看!
老王在小區門口開了家包子鋪,生意不錯,這天稅務局的同志上門,說他的鋪子屬于“核定征收”,老王一聽懵了:“啥是核定征收?這‘核’的到底是啥稅啊?不會把我辛苦賺的包子錢都‘核’走吧?” 相信不少個體戶老板都有老王這樣的疑問,別急,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個體工商戶核定征收,到底“核”的是哪些稅種,讓你明明白白做生意!
核心一句話: 個體工商戶核定征收,主要“核”的是兩大塊稅: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 還可能涉及一點點附加稅費,下面咱們詳細分解。
先搞懂啥是“核定征收”?它是個“稅務套餐”
想象一下,你開個小店,每天賣多少貨、進多少材料、賺多少錢,如果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這叫建賬),稅務局就按你實際賺的錢來算稅,這叫“查賬征收”,但很多個體戶老板,可能賬記得沒那么全,或者規模實在太小,搞復雜記賬太費勁,稅務局也理解這種情況,于是提供了一個簡化方案——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 稅務局根據你所在行業的大致情況、店鋪地段、面積、用幾個人、大概的經營規模等信息,直接給你“核定”一個計算稅款的依據(比如一個月應該交多少稅,或者按你的收入乘以一個比例來算利潤),而不是死磕你的每一筆明細賬,這就大大簡化了你的報稅工作!
“核定征收”本身不是一種稅,它是一種計算稅款的方式,一種“套餐”,這個套餐里包含哪些稅呢?主角登場:
主角一:增值稅(流轉環節的稅)

這稅“核”的是你賣包子、修車、搞設計... 所有賣東西、提供服務賺的錢!
- 通俗解釋: 只要你開門做生意,把東西賣出去或者提供了服務收了錢,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部分(可以簡單理解為你的銷售額),國家就要收這個稅,它是跟著你的“流水”(收入)走的。
- 核定征收下怎么“核”?
- 常見方式一:定期定額(雙定戶):這是最省心的!稅務局直接給你定個“死數”,核定你包子鋪一個月銷售額是3萬元,稅率按小規模納稅人算(目前主要是1%,注意政策可能有變化),那你這個月增值稅大概就是 30,000 * 1% = 300元,無論你這個月實際賣了5萬還是2萬,只要沒超過核定額度太多,通常就按300元交。(核的核心是:銷售額/營業額)
- 常見方式二:核定應稅所得率(主要關聯所得稅,但對增值稅有影響):稅務局會核定一個征收率,核定你修理鋪的征收率是1.5%,如果你這個月開了10萬的發票(收入),那么增值稅 = 100,000 * 1.5% = 1,500元。(核的核心是:一個征收率,直接乘收入算出增值稅額)
- 重要提示: 無論哪種核定方式,個體戶通常都是小規模納稅人,享受月度銷售額10萬(季度30萬)以下免征增值稅的優惠(開專票除外),核定征收的額度一般會考慮這個免稅點來設定。
- 關鍵點記住: 增值稅核定,核心是圍繞你的銷售收入或營業額來的!稅務局“核”的就是你這個“流水盤子”大概有多大,然后按規則算出你要交的增值稅。
主角二: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賺錢環節的稅)
這稅“核”的是你辛苦一年,真正落到自己口袋的利潤!
- 通俗解釋: 增值稅是看流水,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是看你刨除房租、水電、材料成本、人工工資等必要開支后,真正賺到手的凈利潤,這才是你作為老板個人要為自己賺的錢交的稅。
- 核定征收下怎么“核”利潤?這才是難點! 因為核定征收往往意味著賬不全,稅務局沒法準確知道你賺了多少純利,于是就有了以下主要核定方法:
- 定期定額(雙定戶):這是最徹底的簡化!稅務局不僅核定你的銷售額,還直接把你的個人所得稅也一起核定成一個固定金額!還拿老王包子鋪舉例,稅務局核定他月銷售額3萬,同時直接核定他每月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是500元,老王每月總共就交增值稅300元 + 個稅500元 = 800元,搞定!(核的核心是:直接定死個稅稅額)
- 核定應稅所得率(這是最常用關聯所得稅的方式):
- 稅務局根據你的行業特點,核定一個“應稅所得率”,這個率代表了你這個行業大概的“利潤率水平”,早點攤的應稅所得率可能是10%,小飯館可能是15%,咨詢服務可能是25%左右。(核的核心一:一個預設的利潤率)
- 用你當期(月/季/年)的收入,乘以這個核定的應稅所得率,算出你的“應納稅所得額”(可以理解為稅務局認可的你的利潤),你開小飯館,本月收入8萬,核定的應稅所得率是15%,那么你的應納稅所得額 = 80,000 * 15% = 12,000元。*(核的核心二:收入 應稅所得率 = 推算的利潤)**
- 用這個“應納稅所得額”(12,000元),去對照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表計算稅款,這個稅率表是固定的(年應納稅所得額3萬以下稅率5%,3萬-9萬部分10%,以此類推),因為是月度,可能需要換算。(計算依據:用推算出的利潤套稅率表) 簡單算,12,000 * 5% = 600元(這是非常簡化的計算,實際計算規則會更細致)。
- 核定應納稅額:稅務局直接考察你的經營情況,不經過計算所得額的過程,直接核定你每個月或每個季度應該交的個人所得稅金額,這和方法一類似,但可能更側重于對利潤的直接評估。(核的核心是:直接定死個稅稅額)
- 關鍵點記住: 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的核定,核心目標是“核”出你大概賺了多少錢(利潤)!無論是直接定稅額,還是通過核定所得率來推算利潤,最終都是為了算出這個“賺錢稅”。
配角: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等(小尾巴稅)
- 通俗解釋: 這幾個稅是跟著增值稅“喝湯”的,只要你交了增值稅,它們就按增值稅額的一定比例來收(城建稅7%/5%/1%,教育費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它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支持城市建設和教育發展。
- 核定征收下怎么算? 非常簡單!就是在你計算(或核定)出的增值稅額基礎上,乘以相應的附加費率即可,你核定的增值稅是300元,所在地城建稅率7%,那么城建稅=300 7% = 21元,教育費附加=300 3% = 9元。
- 重要優惠: 國家有政策,對小規模納稅人(個體戶通常都是),如果月度銷售額不超過10萬(季度30萬),在免征增值稅的同時,這些附加稅費也一起免了!對于核定征收戶,如果核定的銷售額在免稅標準內,附加稅費通常也是免的。
一張表看清“核”啥稅
稅種 | 通俗解釋 | 核定征收下“核”的核心點 | 常見核定方式中的體現 |
---|---|---|---|
增值稅 | 對賣貨/服務產生的流水征稅 | 核銷售額/營業額 或 直接核一個征收率 | 定期定額(核銷售額)、核定應稅所得率(核征收率乘收入) |
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 | 對老板自己賺到的凈利潤征稅 | 核利潤(應納稅所得額) 或 直接核個稅稅額 | 定期定額(直接核定稅額)、核定應稅所得率(收入*所得率=推算利潤)、核定應納稅額(直接核定稅額) |
附加稅費 | 跟著增值稅走的“小尾巴”稅 | 依賴核定的增值稅額 | 在核定出的增值稅基礎上計算 |
再強調一遍核心:核定征收主要解決怎么算稅的問題,重點針對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這兩大主體稅種,增值稅看“流水”,個稅看“賺頭”!
給個體戶老板的經營小貼士
- “核”了還能改嗎?能! 如果你覺得稅務局核定的額度(銷售額或稅額)太高或者太低了,跟你實際經營情況嚴重不符,你有權提供相關證據(比如淡旺季明顯、附近修路影響客流等),向稅務局申請重新核定!別悶頭吃虧。
- 發票是“緊箍咒”! 核定征收,特別是定期定額戶,稅務局給你核定的銷售額,通常包含了不開票收入,如果你這個月給客戶開了很多發票,開票的總額超過了稅務局給你核定的銷售額,那很可能就要按你開票的金額來補稅了!開票要悠著點,心里得有本賬。
- 規模大了要“升級”! 如果你的生意越做越大,收入蹭蹭漲,達到了建賬的標準(比如國家規定應稅收入超過一定數額),稅務局會要求你從核定征收“升級”到查賬征收,你得開始規范記賬了,按實際利潤交稅。
- 政策紅包多關注! 國家對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的稅收優惠很多(比如增值稅起征點、所得稅優惠等),這些優惠核定征收戶一般也能享受,多留意稅務局的通知或者問問你的稅收管理員,別錯過省錢的好政策。
- 心里有“數”不慌張: 就算你是核定戶,也建議用個小本本或者簡單軟件,記錄下每天大概的收入和主要支出,這樣你能更清楚自己到底賺沒賺錢,賺了多少錢,也能在跟稅務局溝通核定額度或者未來轉為查賬征收時更有底氣。
最后掏心窩子的話: 核定征收是國家體諒個體戶經營不易、簡化征管的好方法,但它絕不是“避稅港”或“糊涂賬”,搞清楚“核”的是增值稅(流水)和個稅(賺頭)這兩大塊,明白自己大概要承擔多少稅負,才能更安心、更踏實地經營你的小店,生意場上,明明白白交稅,才能堂堂正正賺錢!遇到拿不準的,別害羞,大大方方去問稅務局,或者咨詢專業的財稅顧問,比自己在家里瞎琢磨強多啦!祝各位老板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