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賬征收VS核定征收,老板必懂的稅務選擇題
開個小賣部,賣點零食飲料,生意慢慢起來了,突然有一天稅務局通知你要繳稅了,你拿著賬本去稅務局,人家翻了兩頁問你:“你這賬記得也太亂了,成本多少?利潤多少?我們怎么收稅?” 或者你說:“我這小本生意,流水不多,也沒請會計,賬本真弄不明白...” 這時候,稅務局通常會拿出兩套方案讓你選:查賬征收或者核定征收,這兩者到底有什么區別?核定征收又是怎么算出來的?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清楚。
查賬征收:憑真本事算稅
想象一下,你做生意每一筆錢怎么來的、怎么花的,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查賬征收,就是稅務局要翻看你的賬本,根據你真實的經營成果來計算你應該交多少稅。
-
核心特點:憑票入賬,據實核算。
-
怎么繳稅?
- 算利潤(應納稅所得額): 這是關鍵!你需要準確記錄:
- 收入: 賣貨/服務的所有進賬(開發票的、沒開發票但實際收到的都得算!)。
- 成本: 進貨花的錢、原材料費用等。
- 費用: 房租水電、員工工資、運費、廣告費、設備折舊等等做生意必要的開支。
- 利潤 = 收入 - 成本 - 費用 - 稅金及附加等允許扣除的項目。
- 套稅率: 算出利潤后,根據你是公司還是個體戶,套用對應的稅率表:
- 公司(企業所得稅): 目前基本稅率是25%(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有優惠稅率)。
- 個體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 適用5%-35%的超額累進稅率表。
- 算利潤(應納稅所得額): 這是關鍵!你需要準確記錄:
-
優點:
- 多賺少交,少賺少交,虧了可能不交: 真正體現了“量能課稅”原則,利潤高多交,利潤低少交,虧損當年通常不用交企業所得稅(以后年度盈利了可以彌補虧損)。
- 稅務風險相對清晰: 只要你的賬做得真實、合法、憑證齊全,跟稅務局講道理有依據。
-
缺點/要求:
- 門檻高: 必須建立規范的財務會計制度,設置賬簿(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等),每一筆收支都要有合法有效的憑證(發票是重中之重!)。
- 成本高: 請會計或代賬的費用是跑不掉的,老板自己懂財務也得花大量時間精力。
- 依賴發票: 成本費用沒發票?稅務局很可能不認,你的利潤就被迫“虛高”,得多交稅!這是很多老板頭疼的地方。
- 核算復雜: 收入成本費用的確認、資產折舊攤銷、各種稅務調整項(比如業務招待費超標部分不能全扣),專業性很強。
-
適合誰?
- 規模比較大、業務復雜的企業。
- 財務管理規范,能取得完整發票的企業。
- 預計利潤比較高,或者成本費用占比高、能有效取得發票抵扣的企業(實際稅負可能低于核定)。
- 虧損可能性較大的初創企業(查賬征收虧損可以結轉以后彌補)。
核定征收:稅務局幫你“估”個稅
如果你的賬本像天書,或者干脆沒有像樣的賬本,稅務局沒法準確知道你到底賺了多少錢,這時候,稅務局就會根據掌握的信息(比如你所在的行業、規模、地段等),估算一個“合理”的收入或者利潤水平,然后按這個“估算值”來征稅,這就是核定征收。
- 核心特點:簡化征管,核定稅基。
- 怎么繳稅?關鍵看核定方式!
核定征收不是簡單粗暴地隨便定個數,常見的有三種玩法:
-
定額征收(最簡單粗暴):
- 怎么定? 稅務局直接給你定一個每月或每季度固定要交的稅金額,比如你家門口賣煎餅果子的小攤,稅務局可能根據地段、人流量,直接核定每月交500元稅。
- 怎么算? 不用你算!稅務局算好了告訴你交多少,你每月/季按時交這個固定金額就行。
- 優點: 超級省心!完全不用記賬、不用管發票,按時交錢就行。
- 缺點: 旱澇保收,生意好到爆要交這么多,生意差到吃土也得交這么多,缺乏公平性,現在這種方式適用范圍越來越窄了,主要針對極小的、確實難以核算的個體戶。
-
定率征收(核定應稅所得率):最常見!
- 怎么定? 稅務局不直接定稅額,而是核定一個利潤率(應稅所得率),核定你所屬行業的利潤率是10%。
- 怎么算? 應納稅額 = 收入總額 × 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 適用稅率
- 舉個栗子(個體戶):
- 老王開了家奶茶店,被稅務局核定征收,核定的應稅所得率是10%(假設奶茶行業平均利潤率水平)。
- 老王2025年全年總收入(開票+不開票的都要算)是50萬元。
- 個體戶經營所得稅稅率表(超額累進):
-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 3萬,稅率5%;
- 3萬 <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 9萬,稅率10%,速算扣除數1500;
- 9萬 <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 30萬,稅率20%,速算扣除數10500;
- ... (更高稅率略)
- 計算步驟:
- 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稅務局核定的利潤): 50萬(收入) × 10%(應稅所得率)= 5萬。
- 套稅率: 5萬在稅率表的第二級(3萬 < 5萬 ≤ 9萬),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1500元。
- 計算應納稅額: 5萬 × 10% - 1500 = 5000 - 1500 = 3500元。
- 再舉個栗子(公司-企業所得稅): 如果老王注冊的是公司,同樣收入50萬,核定應稅所得率10%,
- 應納稅所得額 = 50萬 × 10% = 5萬。
- 假設符合小微企業條件(300萬應納稅所得額以內),2025年實際稅負可能是5%(具體政策會變,以當年為準)。
- 應納稅額 = 5萬 × 5% = 2500元。
- 優點:
- 大大簡化! 你只需要準確申報收入總額(開票金額+不開票金額),不用管成本費用票!這對很多成本費用難以取得發票的小微企業、個體戶是巨大解放。
- 稅負可能較低: 特別是在行業利潤率普遍不高,但自己實際經營成本高、利潤更低的情況下,按核定的利潤率算,稅可能比查賬征收少,比如實際利潤只有5%,但核定的應稅所得率是10%,那你實際只按5%的利潤交稅(10%是核定的基礎)。
- 缺點/風險:
- 收入必須報全! 這是紅線!稅務局只管你的收入有沒有少報,如果隱瞞收入,就是偷稅,查到必罰!核定征收不是偷稅漏稅的保護傘。
- 成本高低不影響稅負: 就算你今年成本爆炸式增長,虧錢了,只要收入沒變,按核定征收該交的稅一分不能少,沒有虧損彌補一說。
- 稅務局有權查賬: 別以為核定了就高枕無憂!稅務局如果懷疑你隱瞞收入、或者發現你具備建賬能力了,隨時可以取消核定,要求你改為查賬征收,并可能追溯檢查。
- 稅負可能“被平均”: 核定的所得率是按行業平均水平定的,如果你經營特別出色,實際利潤率遠高于核定率,那你就占便宜了;反之,如果你經營困難,實際利潤率遠低于核定率,那你就吃虧了。
-
核定應稅所得額(相對少見):
- 怎么定? 稅務局直接核定你一年應該有多少利潤(應納稅所得額)。
- 怎么算? 應納稅額 = 核定的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稅務局根據你店鋪面積、雇員人數、設備情況等,核定你一年應納稅所得額就是8萬元,如果你是公司(企業所得稅),按25%算,一年交2萬;如果是個體戶,就按8萬去套個稅稅率表計算。
- 優缺點類似于定率征收,只是核定對象是最終的利潤額本身。
-
核定征收怎么“定”?稅務局依據啥? 稅務局不是拍腦袋定的,主要依據:
- 參照當地同類行業或類似行業中經營規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納稅人的稅負水平; (看同行)
- 按照營業收入或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的方法核定; (算個大概)
- 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推算或者測算核定; (比如生產型企業看用了多少原料)
- 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你有權提出異議,但需要提供相關證據。
-
適合誰?
- 規模較小、業務簡單、難以建立健全賬簿的個體戶、個人獨資企業、小微企業。
- 成本費用難以取得合規發票的行業(比如部分服務業、餐飲、小商貿等)。
- 財務管理能力薄弱,無力承擔規范做賬成本的小老板。
- 重要前提: 必須是因為你的原因(沒賬、賬太亂)導致稅務局無法查賬,才能核定,你自己有能力做賬但故意不做想核定?稅務局沒那么好糊弄。
查賬 vs 核定:一張表看清核心區別
特點 | 查賬征收 | 核定征收 |
---|---|---|
核心依據 | 真實賬簿、憑證、據實核算 | 稅務局核定(收入額、所得率或所得額) |
計稅基礎 | 實際利潤(應納稅所得額) | 核定計算的“利潤”(收入×所得率 或 直接核定額) |
依賴發票 | 極度依賴! 成本費用沒票=利潤虛高=多交稅 | 不依賴! 只看你有沒有少報收入 |
核算難度 | 高(需專業會計或知識) | 極低(主要管好收入申報) |
管理成本 | 高(做賬、請會計、管發票) | 低 |
稅負彈性 | 有彈性,利潤高多交,利潤低少交,虧損可能不交 | 無彈性! 按核定結果交,賺多賺少都要交 |
稅務風險 | 主要在于賬務合規性、發票合法性 | 主要在于收入是否申報齊全! |
虧損處理 | 虧損可結轉以后年度彌補(公司5年,個體戶無) | 無虧損彌補! 核定多少就得交多少 |
稅務局檢查 | 常規檢查、稽查都看賬 | 重點查收入真實性,有權取消核定轉為查賬 |
適合對象 | 大中型企業、規范企業、高利潤或可抵成本多的企業 | 小微企業、個體戶、賬證不全企業、成本票難取得行業 |
老板們最關心的靈魂拷問
-
“我想核定征收,可以自己選嗎?” 想得美!能不能核定,是稅務局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主要是賬做不做得好、真不真實)來決定的,不是你“想”就能核定的,通常新辦企業/個體戶達到一定規模(比如收入多少、請了多少人),或者查賬征收戶被發現賬太亂,稅務局會“通知”你符合核定條件(或者必須核定),如果你覺得自己確實符合核定條件(比如規模很小、實在無力建賬),可以主動向稅務局申請。
-
“核定征收是不是就可以不交稅或少交很多稅?” 大錯特錯!核定征收是為了簡化征管,不是稅收優惠! 該交的稅一分不會少,少交稅的唯一“合法”途徑是在核定方式下,你的實際利潤率低于稅務局核定的所得率(比如你實際利潤5%,核了10%,你實際按5%交),但如果你隱瞞收入,那就是偷稅,風險巨大!金稅系統可不是吃素的。
-
“核定征收會被取消嗎?” 非常有可能!以下情況,稅務局隨時可能取消你的核定,要求你改為查賬征收:
- 你發達了: 規模做大了,收入超過一定標準(比如很多地方個體戶核定收入超過500萬就可能被查賬)。
- 你能做賬了: 你聘請了會計,具備了規范建賬能力。
- 你被盯上了: 稅務局發現你申報的收入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或者發現你有隱瞞收入的嫌疑。
- 政策變化: 國家或地方政策收緊,逐步減少核定征收的適用范圍(這是大趨勢)。
-
“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哪個更劃算?” 沒有標準答案!這取決于:
- 你的實際利潤率: 如果你實際利潤遠高于行業平均(核定所得率),那核定征收可能更劃算(稅負低),反之,如果你實際利潤遠低于行業平均,那查賬征收可能更劃算(稅負低),如果差不多,那稅負可能接近。
- 你的成本費用票取得能力: 如果你成本費用占比高,且能取得足額合規發票,查賬征收更能體現你的低利潤,稅負可能更低,如果發票很難取得,核定征收(定率)能避免因缺票導致的利潤虛高,可能更劃算。
- 你的管理成本: 核定征收省下的做賬、找票、請會計的錢,也是“劃算”的一部分。
- 未來發展: 想做大做強、融資貸款,查賬征收是必經之路,規范透明的財務是基礎。
結尾點睛:
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是稅務局面對千差萬別納稅人采取的兩種管理方式,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合與否,作為老板,理解它們的底層邏輯和核心區別至關重要。
查賬征收是“真金白銀看本事”,規范是門檻,發票是命門。 它要求你像個精打細算的管家,每一分錢的來龍去脈都要門兒清,適合那些業務穩定、管理規范、著眼長遠的企業,它能真實反映經營成果,利潤高時多貢獻,困難時也能喘口氣。
核定征收更像“打包一口價”,簡化是核心,收入是關鍵。 它解放了無數為發票和賬本頭疼的小老板,但“一口價”的代價是失去了多賺少交、虧損不交的彈性,它像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是輕裝上陣的利器,用不好(隱瞞收入)就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記住兩條鐵律:
- 合規是底線: 查賬征收,賬要真、票要實;核定征收,收入要報全,觸碰紅線,代價慘痛。
- 動態看發展: 今天適合核定的小店,明天可能就必須規范查賬,要有前瞻性,隨著生意壯大,逐步規范財務是必由之路。
稅務問題不是簡單的算術題,背后是經營邏輯的體現,吃透這兩種征收方式,你才能在經營路上走得更穩、更遠,畢竟,省下的每一分稅都是純利潤,但前提是——合法合規,睡得安穩。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