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小老板的稅務省心模式大揭秘!
想象一下,你新開了一家熱氣騰騰的早餐店,每天起早貪黑,忙得腳不沾地,月底了,稅務局讓你交稅,但你連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都算得頭昏腦脹——賬本?根本沒時間做!別慌,核定征收就是專門為你這樣的小微老板量身打造的“稅務省心模式”。
核定征收,到底是個啥?
說人話就是:稅務局幫你“估算”一個合理的稅款來交。 它主要適用于那些規模不大、賬目不夠健全(或者懶得做那么細)、難以準確計算真實利潤的小規模納稅人,比如個體戶、小型工作室、初創公司等。
為啥稅務局會“估算”呢?通常有幾種情況:
- 賬本不清: 賬做得太亂,收入成本算不明白,稅務局沒法查賬。
- 應該設賬但沒設賬: 按規定該有賬本,結果你沒弄。
- 賬本有但殘缺不全: 賬本倒是有,但缺東少西,關鍵數據找不到。
- 成本資料、收入憑證不全: 進貨發票丟了?收據沒開?算成本收入沒依據。
- 逾期不申報: 該報稅的時候你沒報,稅務局聯系你還找不到人。
- 計稅依據明顯偏低還沒正當理由: 你報的收入低得離譜,又說不清為啥這么低。
這時候,稅務局不會跟你死磕賬本,而是大手一揮:“行了,按規矩,我給你‘核定’一個數吧!”

核定征收的“兩種算法”
核定征收不是亂定,主要有兩種常見玩法:
-
“一口價”模式:定額征收
- 怎么定? 稅務局根據你的經營地點、規模、行業情況等因素,直接拍板一個固定金額的稅款。
- 交多少? 規定你每月固定交500元,或者每個季度交1500元,雷打不動,跟你這個月實際賺多賺少沒關系。
- 適合誰? 規模特別小、收入特別穩定的小攤販、小修理鋪等,比如你家樓下那個風雨無阻的煎餅果子攤,很可能就是定額征收。
-
“按比例算”模式: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
- 怎么定? 稅務局先給你所在的行業定一個“利潤率”標準(叫應稅所得率)。 開小超市的,核定應稅所得率可能是5%;做設計服務的,可能是10%。
- 怎么算? 用你的收入總額乘以這個核定的應稅所得率,得出一個稅務局認可的“利潤額”(應納稅所得額),再用這個“利潤額”乘以適用的稅率(比如企業所得稅率25%,或個體戶經營所得稅率5%-35%),就是你該交的稅。
- 舉個栗子:
- 王阿姨開了家小便利店,一個季度收入30萬元。
- 稅務局給零售行業核定的應稅所得率是8%。
- 王阿姨的“核定利潤額” = 300,000元 * 8% = 24,000元。
- 假設王阿姨是個體戶,查稅率表,24,000元利潤對應的經營所得稅率是5%。
- 王阿姨要交的稅 = 24,000元 * 5% = 1,200元。
- 適合誰? 比“一口價”規模稍大一點,收入有一定波動,但賬目依然不夠規范的企業或個體戶,這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核定征收方式。
核定征收的“香餑餑”好處
為什么那么多小老板對核定征收情有獨鐘?因為它實實在在解決了小本經營的痛點:
-
省心!省力!省錢!(降低財務成本)
- 告別復雜賬本: 再也不用為做賬、理發票、算成本利潤焦頭爛額了,特別是對不懂財務的老板,簡直是解脫!省下請專業會計的錢(或者自己熬夜記賬的時間),就是省下真金白銀。
- 申報變簡單: 操作流程大大簡化,不用填一堆復雜的報表,報稅負擔輕很多。
-
不怕“稅雷”(降低稅務風險)
- 查賬風險低: 稅務局既然給你核定了,通常就不會再死磕你的賬本細節(除非有重大偷漏稅嫌疑),對于那些憑證不全的小生意,這層保護傘很重要。
- 不怕算錯: 自己算利潤很容易出錯,算少了是偷稅,算多了是白交,核定征收按稅務局定的標準走,只要收入報準了,后面基本不出錯。
-
稅負可能“更友好”(潛在降低稅負)
- “核定利潤”可能低于“真實利潤”: 這是最吸引人的一點!尤其對于某些真實利潤率很高的行業(比如信息咨詢、設計、技術服務、網紅主播、某些商貿行業)。
- 栗子對比:
- 查賬征收: 李老師做線上培訓,一年真實收入120萬,真實成本很低(主要靠知識),真實利潤100萬,按個體戶最高稅率35%算,要交接近30萬的稅!
- 核定征收: 假設稅務局給他核定的應稅所得率是10%(很多地方對咨詢服務的核定率在這個范圍),那么他的“核定利潤額” = 120萬 * 10% = 12萬,按個體戶稅率算,可能只需要交1萬左右的稅。
- 差距驚人!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高利潤、低成本的服務業創業者想方設法爭取核定征收的原因。
-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賬務混亂)
對于之前賬目做得一塌糊涂的公司,核定征收提供了一條“重新開始”的合規路徑。
適用對象:誰適合“省心模式”?
核定征收雖好,但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它主要服務于:
- 個體工商戶: 街邊小店、小作坊、個人工作室的主力軍。
- 小型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 規模不大、賬務簡單的創業型公司。
- 賬務核算不健全的小規模有限公司: 初創期,請不起專業財務,賬目一團亂麻的小公司。
- 特殊行業特定納稅人: 比如建筑業的異地施工項目等。
重要提醒:天上不會掉完美餡餅!
選擇核定征收,這些“弦”你得繃緊:
- 發票抵扣?別想了! 核定征收(尤其是按應稅所得率)的企業,通常不能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你買東西的發票,沒法用來抵減你要交的增值稅,這對需要大量采購、有較多進項稅的企業非常不利。
- 收入太高?小心“被查賬”! 如果你的生意越做越大,收入額蹭蹭往上漲,超過了稅務局規定的核定征收標準(這個標準各地不同),稅務局很可能會要求你轉為查賬征收,到時候,合規做賬的要求就來了。
- 政策說變就變! 核定征收政策,特別是那些看起來“很優惠”的核定率,穩定性相對較差。 國家一直在規范稅收征管,地方政策也常調整,今天能用,明天可能就停了或者門檻提高了,不能把它當作長期不變的“避稅港灣”。
- “核定利潤”高就吃虧了! 如果你的企業真實利潤率很低,甚至虧損,但稅務局給你核定的應稅所得率比較高,那你就要為“虛高”的利潤交稅,反而比查賬征收交得多!比如開個薄利多銷的批發部,真實利潤率只有3%,但核了8%,那就虧了。
- 股東分紅?還有一道稅! 如果是有限公司采用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稅后利潤分給個人股東時,股東還要交20%的個人所得稅! 這點和查賬征收后分紅是一樣的,個體戶和個獨企業則不存在這個問題(經營所得稅已包含)。
- 不是想核就能核! 能不能核定,最終決定權在稅務局,需要符合條件,提出申請,稅務局審批通過了才行。
核定征收就像稅務局給小老板們開的一扇“方便之門”,它核心價值在于“簡化”和“確定”,特別適合賬務能力弱、規模小、或者特定高利潤行業的小微主體,能顯著降低合規成本和潛在風險,甚至可能降低整體稅負。
它并非萬能靈藥,有明確的適用邊界和不可忽視的局限性(不能抵扣進項、政策變動風險、可能不適用于低利潤企業等),選擇之前,一定要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行業特點、未來發展規劃,以及當地具體的稅收政策,仔細權衡利弊,必要時咨詢專業人士。
對于在夾縫中努力生存的小微經營者來說,核定征收更像一根實用的“拐杖”,幫助他們在創業路上走得更穩當一些,用好這根“拐杖”,才能讓生意輕裝上陣,走得更遠!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