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必看,哪些情況會被稅務局核定所得稅?這6種情形躲不掉)
王老板最近很頭疼,他的小型加工廠剛收到稅務局的《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通知書》——這意味著稅務局不再認可他自己申報的利潤,而是直接“拍板”定了稅額,王老板想不通:“我明明每月都報稅了,怎么突然就被‘核定’了?”
這種情況并不少見。當企業無法清晰證明自己賺了多少錢時,稅務局就會啟動“核定征收”這把尺子,直接估算你的應納稅額,這把尺子量下去,往往比企業自己算的稅要多得多!
賬本不清不楚,稅務局只能“幫你算”
情形1:賬簿?什么是賬簿?根本就沒建!
- 典型場景:剛起步的煎餅攤、夫妻五金店、個人工作室,收支全記在手機備忘錄甚至煙盒紙上。
- 稅務局操作:直接按你所在行業平均利潤水平“套公式”,比如早點鋪行業利潤率核定為10%,你年收入50萬,就按5萬利潤征稅(25%稅率就是1.25萬所得稅)。
- 真實案例:深圳某網紅奶茶店開業半年流水超80萬,但從未記賬,稅務局按餐飲業8%應稅所得率核定,補稅+罰款超12萬元。
情形2:賬本倒是有,但記得像“天書”
- 典型問題:
- 成本發票和收入混成一鍋粥,分不清哪些錢是進貨、哪些是老板自己花的;
- 用個人微信、支付寶收營業款,和買菜錢混在一起;
- 庫存商品數量對不上賬,月底盤點差了幾萬塊說不清。
- 稅務局態度:這種賬做了等于白做!視為“賬簿混亂”,直接啟動核定。
關鍵提示:記賬不是擺樣子!成本、收入、費用必須清晰分類,每一筆錢都要有依據可查,哪怕用財務軟件簡單記錄,也比流水賬強百倍。
拖延、隱瞞、不配合?稅務局直接“出手”
情形3:該申報時玩消失,催了三次還裝傻
- 嚴重后果:
- 首次逾期可能只罰幾十塊,但連續3個月不申報,系統自動觸發預警;
- 專管員電話催報后仍不理會?《限期改正通知書》直接寄到注冊地;
- 超期仍無動靜?核定征收程序立即啟動,你連解釋機會都喪失!
情形4:藏著掖著,故意不讓稅務局看賬
- 危險動作:
- 稽查人員上門,你推說“會計回老家了,鑰匙找不到”;
- 要求提供供應商名單,你答“都是現金交易,沒留聯系方式”;
- 金稅系統顯示你大量開票,你卻聲稱“沒收入”。
- 法律依據:征管法第35條明文規定——拒不提供納稅資料?核定沒商量!
血淚教訓:某電商企業被查時,負責人聲稱“系統故障無法導數據”,稅務局調取平臺后臺流水顯示年收入2,300萬,而企業只申報了300萬,最終按30%應稅所得率核定,補稅172.5萬,并處0.5倍罰款。
成本說不清?收入少報?稅務局自有“公道”
情形5:成本費用憑證像“打補丁”
- 致命硬傷:
- 大量白條、收據入賬(比如菜市場買的食材無發票);
- 大額現金支付無法追溯對方賬戶(如宣稱支付50萬裝修費卻無轉賬記錄);
- 關聯交易定價明顯不合理(親弟開的公司給你“低價”供貨)。
- 稅務局對策:對不認可的成本全部剔除!剩余部分若仍無法核實利潤,則整體核定。
情形6:收入申報明顯“縮水”
- 常見破綻:
- 銀行流水顯示收款100萬,開票金額僅60萬;
- 電商店鋪后臺銷量與申報收入差距巨大;
- 客戶舉報實際支付金額高于發票金額。
- 核定依據:若你無法合理解釋差額,稅務局將按賬戶流水/平臺數據等直接核定收入,再套用行業利潤率計算稅款。
行業“潛規則”曝光:很多批發商以為用個人卡收貨款就安全了,2025年某省稅務局通過銀行大數據比對,一次性查出47戶企業隱匿收入超4億元,全部啟動核定征收并移送稽查!
稅務局是怎么“算”核定稅額的?常用兩板斧
-
按收入“一刀切”:
應納稅額 = 你的年總收入 × 稅務局定的應稅所得率 × 25%
舉例:建材銷售行業所得率核定為7%,年收入500萬,所得稅 = 500萬×7%×25% = 8.75萬 -
看成本倒推利潤:
應納稅額 = 你的年總成本 / (1 - 稅務局定的成本利潤率) × 成本利潤率 × 25%
舉例:餐飲業成本利潤率核定為25%,年成本300萬,所得稅 = [300萬/(1-25%)]×25%×25% = 100萬×25%×25% = 6.25萬
注意:應稅所得率、成本利潤率由各省稅務局制定,餐飲、貿易、服務等行業各不相同,通常4%-40%不等。關鍵點在于——核定結果通常遠高于規范記賬企業的實際稅負!
被核定征收=踩中稅務地雷!后果比你想象的更嚴重
- 多繳稅是必然:核定征收率往往高于實際利潤率,比如你實際利潤僅5%,但按10%核定,稅直接翻倍!
- 五年追溯期:稅務局核定后,可向前追查5個年度!某企業因2019年賬簿問題,2025年被核定補繳5年稅款。
- 影響信用評級:納稅信用直接判D級,領發票、招投標、貸款全受限。
- 罰款0.5-5倍:對核定后少繳的稅款,處50%至5倍罰款,前述電商案例中,僅罰款就高達86萬!
- 刑事責任風險:若核定稅額巨大且涉嫌故意偷稅,可能移送司法機關。
不想被核定?這三招必須馬上做!
-
賬簿硬指標:
哪怕是小本生意,也要分開經營賬戶!
用“生意參謀”“用友”“金蝶”等軟件或找代賬會計,保證收入、成本、銀行流水匹配。 -
憑證無死角:
進貨必須拿發票(定額票也行),百元以上支出盡量轉賬。
倉庫每月盤點,差一分錢都要找出原因。 -
申報零拖延:
每月15日前務必完成申報,哪怕零申報!
電子稅務局綁定手機,漏申報短信秒提醒。
如果已被通知核定,別慌!
補救通道:15日內補齊賬簿憑證,書面申請“轉為查賬征收”,仍有翻盤機會!某被核定企業通過補賬和情況說明,成功追回多繳稅款11萬元。
金稅四期系統正像一張無形大網,企業的資金流、發票流、業務鏈盡在監管之下。 核定征收從來不是稅務局的“隨意決定”,而是企業財稅管理漏洞的必然結果,與其在稅務稽查人員面前手忙腳亂地翻找三年前的收據,不如現在就打開電腦,把今天的賬一筆筆記清楚。
稅局的門檻并非不可跨越,缺的往往只是老板們面對賬本時的那份耐心,當每一張發票都找到了它的位置,當銀行流水和報表數字完美吻合,你會發現,“核定”二字早已悄悄從風險清單上消失了。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