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怎么算?稅局不查賬的小微企業,所得稅這樣交!
“老王,聽說你們家那小加工廠今年被核定征收了?這稅到底怎么算啊?不用像我們這樣天天整理發票、做賬本嗎?” 早餐店里,老李滿臉好奇地問道。
老王喝了口豆漿,笑著擺擺手:“嘿,是不用那么麻煩!稅局給‘框’了個征收辦法,省心是真省心,但這計算方法啊,剛開始我也是一頭霧水,搞清楚了才發現其實不難!”
如果你經營著一家小飯館、小商店、小工作室,或者像老王這樣的小工廠,賬目沒那么健全,很可能也會遇到“核定征收”的情況,別慌!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用最實在的大白話,把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法給你講得明明白白,讓你心里有底,交稅不慌!
先搞懂:啥是核定征收?為啥輪到我?
簡單說,核定征收就是稅務局覺得你家企業的賬本可能記得不太清楚、不太全乎,或者成本費用算得不太準,沒法按常規的“收入減成本減費用等于利潤再乘以稅率”(這叫查賬征收)來算你到底該交多少企業所得稅,怎么辦呢?稅局會根據掌握的你行業的情況、規模大小、地段位置等等信息,給你“核定”一個計算所得稅的基礎或者比例,這就是核定征收。

哪些企業容易被核定征收呢?常見的有:
- 賬本不全型: 規模太小,請不起專業會計,自己記的賬比較亂,成本費用憑證保留得也不夠完整。
- 核算不清型: 有賬,但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攤搞不太明白,算出來的利潤水分比較大。
- 依法不設賬型: 符合規定確實可以不設置賬簿的個體戶或非常小的企業。
- 逾期不報型: 該申報的時候沒申報,或者申報了但內容明顯不對,稅務局責令改正還是沒改好。
- 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型: 比如你申報的收入低得離譜,明顯不符合常理,又給不出合理解釋。
核定征收的核心特點就是: 簡化! 省去了復雜的查賬、審計過程,稅務局直接給你一個“框框”,你就按這個框框算稅,省事是真省事,但算出來的稅,你基本就得認(除非你有充分證據證明核定錯了)。
重中之重: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三大“算法”
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稅務局主要用三種方法來“框定”你的稅,咱們一個一個看,每種方法怎么算,用在哪。
按收入總額核定(最常見!)
- 核心思路: 稅務局不看你具體花了多少錢(成本費用),而是看你總共賺了多少錢(收入總額),根據你干的是哪一行(行業),給你定一個“利潤率”(專業術語叫“應稅所得率”),這個利潤率代表了稅務局認為你這個行業,平均下來,大概能從收入里賺到多少比例的利潤。
- 計算公式(劃重點!):
應納稅所得額 = 收入總額 × 應稅所得率
應納企業所得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關鍵點解析:
- 收入總額: 這是你一個納稅年度(通常就是一年)里,所有經營業務取得的收入總和!是所有!賣貨的錢、服務的錢、其他跟經營有關的錢(比如出租多余設備收的租金),都算在里面。開發票的和沒開發票的收入,都得算! 這是最容易漏的地方!
- 應稅所得率: 這是稅務局定的一個比例,不同行業差別很大!稅務局有明文規定一個大致的范圍,以下為常見示例,具體以當地稅務局最新規定為準):
- 農、林、牧、漁業:3%-10%
- 制造業:5%-15%
-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4%-15%
- 交通運輸業:7%-15%
- 建筑業:8%-20%
- 餐飲業:8%-25%
- 娛樂業:15%-30%
- 其他行業:10%-30%
- 應納稅所得額: 這個就是用你的總收入,乘以稅務局給你核定的那個利潤率,算出來的一個“推算出來的利潤”,稅務局就認為你這一年大概賺了這么多錢。
- 適用稅率: 目前基本稅率是25%,但國家大力扶持小微企業,有優惠!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稅率可以低很多(比如應納稅所得額300萬以下的部分,實際稅負可能低至5%),這個優惠,核定征收的企業如果符合條件,通常也能享受!一定要主動了解自己是否符合小微企業標準!
- 舉個接地氣的例子(開奶茶店的小張): 小張的“快樂奶茶店”被核定征收,適用應稅所得率10%(假設當地稅務局核定的餐飲業最低檔)。 2025年,小張店里總共收到各種錢(含現金、掃碼支付、平臺收入)50萬元。 小張的應納稅所得額 = 500,000元 × 10% = 50,000元 假設小張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其50,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適用5%的優惠稅率(僅為示例,實際分段計算更復雜)。 小張應納企業所得稅額 ≈ 50,000元 × 5% = 2,500元 看,小張不用費勁整理一年買多少奶、多少茶、多少糖的發票,稅務局按他收入50萬的10%推定他賺了5萬塊利潤,按優惠稅率交2500塊稅就行了,省心!
按成本費用支出額核定
- 核心思路: 稅務局覺得看你的收入可能不準,但看你花了多少錢(成本費用)相對更能反映經營規模,那就反過來,根據你花的錢,推算你應該賺了多少錢(收入),再按這個推算的收入和行業利潤率,算出你的利潤(應納稅所得額),這招常用于那些成本費用比較清晰,但收入可能不太好核實的企業(比如一些提供專業服務的)。
- 計算公式(兩步走):
- 推算收入額 = 成本費用支出額 / (1 - 應稅所得率)
- 應納稅所得額 = 推算收入額 × 應稅所得率
應納企業所得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關鍵點解析:
- 成本費用支出額: 就是你這一年為了經營所花的所有錢!進貨的錢、發工資的錢、房租水電、運費、廣告費、設備維修費等等,同樣,要有憑證支撐。
- 應稅所得率: 和第一種方法里的一樣,由稅務局根據你的行業核定。
- 推算收入額: 這個計算有點小技巧,公式
成本費用支出額 / (1 - 應稅所得率)
的意思是說:假設你花的錢(成本費用)占你總收入的比例是(1 - 利潤率)
,用花的錢除以這個比例,就能倒推出你的總收入應該是多少。 - 后面的步驟: 算出推算收入額后,乘以應稅所得率得到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稅率,就是該交的稅了。
- 舉個接地氣的例子(小型加工廠老王): 老王的小加工廠賬不太全,但進貨、買材料、付加工費、水電費的單據相對齊全,稅務局采用按成本費用核定,核定應稅所得率15%(制造業)。 2025年老王的廠子各種成本費用加起來花了85萬元。 第一步:推算收入額 = 850,000元 / (1 - 15%) = 850,000元 / 0.85 ≈ 1,000,000元 (意思是:成本費用85萬占了總收入的85%,那總收入就應該是100萬) 第二步:應納稅所得額 = 1,000,000元 × 15% = 150,000元 (按100萬收入,15%的利潤率,推算出利潤15萬) 第三步:應納企業所得稅額 = 150,000元 × 25% = 37,500元 (假設不符合小微企業優惠,按25%算) 老王雖然收入不好完全算清,但根據他實實在在花出去的85萬成本費用,稅務局推斷他收入大約100萬,利潤15萬,交稅3.75萬。
按經費支出換算收入(主要針對外國企業代表處)
- 核心思路: 這個方法比較特殊,主要是針對那些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外國企業,特別是那些不直接從事經營活動,主要花錢辦事的代表處、辦事處,稅務局覺得看它的經費花了多少錢,就能大概體現它的活動規模和潛在收入能力。
- 計算公式(也是兩步走):
- 推算收入額 = 經費支出額 / (1 - 核定利潤率 - 營業稅稅率)
- 注意: 營業稅已取消,實際操作中,公式簡化為
推算收入額 = 經費支出額 / (1 - 核定利潤率)
,核定利潤率通常由稅務局統一規定(比如15%或更高)。
- 注意: 營業稅已取消,實際操作中,公式簡化為
- 應納稅所得額 = 推算收入額 × 核定利潤率
應納企業所得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通常25%)
- 推算收入額 = 經費支出額 / (1 - 核定利潤率 - 營業稅稅率)
- 關鍵點解析:
- 經費支出額: 代表處在中國境內發生的所有費用,工資、房租、差旅費、辦公費、通訊費、給總部的管理費分攤等等,非常關鍵!
- 核定利潤率: 稅務局專門為這類代表機構設定的利潤率,往往高于一般行業的應稅所得率(如15%、20%、30%甚至40%),因為代表處本身不直接產生收入,其存在是為母公司服務,利潤蘊含在母公司。
- 推算收入額: 通過經費支出倒推其在中國境內“應獲得”的收入額。
- 舉個接地氣的例子(某外國公司駐華代表處): 某美國公司北京代表處,2025年在中國境內發生的房租、工資、差旅等各項經費支出總計200萬元人民幣,稅務局核定其利潤率為25%。 第一步:推算收入額 = 2,000,000元 / (1 - 25%) = 2,000,000元 / 0.75 ≈ 2,666,667元 第二步:應納稅所得額 = 2,666,667元 × 25% = 666,667元 第三步:應納企業所得稅額 = 666,667元 × 25% = 166,667元 代表處雖然沒有直接銷售合同收入,但其在華花費200萬經費,被稅務局推算出約267萬的“應計收入”和67萬的利潤,需繳納約16.7萬的企業所得稅。
重要細節!核定征收不能忽略的關鍵點
-
“核定”是怎么來的? 稅務局不是拍腦袋決定的!通常是企業自己申報,或者稅務人員在檢查中發現你符合核定條件,然后會發一個《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讓你填,稅務局根據你填的信息(行業、規模、可能的收入成本情況等),結合當地同行業水平,最終確定采用哪種核定方法以及具體的應稅所得率/利潤率是多少,你會收到一份《稅務事項通知書》(核定征收通知),上面寫得清清楚楚!這個通知書務必保存好!
-
核定不是“終身制”! 核定征收是有期限的,通常是一個納稅年度,如果下一年你的經營情況變了,比如你請了專業會計,賬記得清清楚楚了,或者你的規模做大了,你有權向稅務局申請“改回”查賬征收!同樣,如果稅務局發現你不再符合核定條件,也會通知你改回查賬征收。
-
收入、成本費用要如實申報! 核定征收簡化了計算,但不等于你可以亂報數字!收入總額(方法一)、成本費用支出額(方法二)、經費支出額(方法三) 這些基礎數據,還是需要你根據實際經營情況如實向稅務局申報(填寫相應的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提供虛假信息可是偷稅行為,后果嚴重!
-
核定征收 vs 稅收優惠: 前面提到的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核定征收企業如果符合條件,通常也能享受!這是國家給小微企業的普惠性紅包,千萬別錯過,一些特定的、需要根據準確利潤計算的優惠(比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核定征收企業通常就無法享受了,因為你沒有準確核算利潤。
-
核定征收的“雙刃劍”:
- 優點: 手續簡便,省時省力,降低核算成本;對于實際利潤率低于核定應稅所得率的企業,可能少繳稅(比如你實際利潤只有收入的5%,但核定了10%,按10%算稅你就虧了)。
- 缺點: 缺乏靈活性;對于實際利潤率高于核定應稅所得率的企業,可能多繳稅(比如你實際利潤高達收入的20%,但核定了10%,按10%算稅你就賺了,稅務局虧了);難以享受某些精細化的稅收優惠;稅負相對固定,籌劃空間小。
實戰總結:作為老板,你該怎么做?
-
搞清楚自己是哪種核定: 收到《核定征收通知書》后,第一時間看清楚:稅務局是用哪種方法(收入總額?成本費用?還是經費支出?)給你核定的?核定的應稅所得率/利潤率具體是多少?這是計算的基礎!
-
老老實實記錄經營數據:
- 如果按收入總額核定:務必記錄好全年所有收入!現金、轉賬、微信、支付寶、平臺流水…一個都不能少!建立簡單的收入流水賬。
- 如果按成本費用支出核定:務必保存好所有支出的發票、單據、合同、銀行流水!建立分類清晰的費用支出記錄本。
- 如果代表處按經費支出核定:同樣要完整記錄和保存境內發生的所有費用憑證。
-
按時準確申報: 在規定的企業所得稅預繳和年度匯算清繳期限內,根據稅務局核定的方法和你記錄的數據,填寫對應的企業所得稅申報表(通常是B類申報表),即使核定征收,申報義務一點都不能少!
-
關注能否享受小微優惠: 仔細研究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從業人數、應納稅所得額、資產總額),如果符合條件,在申報時主動勾選或告知稅務局,適用優惠稅率。
-
條件改善,考慮轉查賬: 如果你的經營越來越規范,建立了完善的財務制度,聘請了專業會計,核算準確了,主動向稅務局申請轉為查賬征收,這能更真實反映你的盈利水平,并可能解鎖更多稅收優惠(如果實際利潤很高,稅也可能增加,需權衡)。
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核心就在于稅局給你劃定的那個“框框”——是看收入、看成本,還是看經費支出,以及給你定下的那個“利潤率”,把這幾個關鍵點吃透,計算方法就變得清晰明了,對于廣大掙扎在賬海中的小微企業主和個體老板來說,核定征收確實提供了一條相對省心的路徑。
省心不等于可以馬虎,該記錄的收入、該保存的支出憑證,一個都不能少,眼睛也要亮,看看自己能不能搭上國家給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快車,稅收政策時常更新,自己拿不準的時候,花點小錢咨詢下專業的財稅人士,往往能幫你省下大麻煩,甚至合法省下真金白銀,把稅的事兒整明白了,咱這生意做起來,心里才更踏實、更安穩,不是嗎?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