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率到底是多少?一文講透稅務局簡化收稅的門道
老張在小區門口開了家包子鋪,生意紅火,這天稅務局的同志上門,沒說查賬,倒是遞給他一張紙:“張老板,你這行核定征收率是5%,以后就按營業額5%交經營所得稅。”老張捏著紙直犯嘀咕:這核定征收率是啥?5%又是怎么算出來的?憑啥定這個數?
別急!今天咱們就把這稅務局“簡化版”的收稅方式——核定征收,掰開揉碎了講清楚。
核定征收率:稅務局給你的“行業平均分”
想象一下,你開個小超市,稅務局不可能天天蹲店里數你賣了多少瓶水、多少包煙,太麻煩!于是他們想了個辦法:根據你所在的行業,比如零售業,結合經驗數據,算出一個“大概的賺錢比例”,這就是核定征收率(也叫應稅所得率)。 再乘以你的營業額,算出你“大概賺了多少錢”,最后按這個“大概的利潤”來征稅。
簡單說就是:核定征收率 ≈ 稅務局認為你這個行業平均能賺多少錢的比例。
- 例子1: 你開個煎餅攤,月營業額10萬元,稅務局給你這行定的核定征收率是10%,那他們就會認為你大概賺了:10萬 × 10% = 1萬元,這1萬元就是你的“應納稅所得額”,再按個體戶經營所得稅的稅率(比如5%-35%超額累進)去算你要交多少稅。
- 例子2: 你開了家小設計工作室(屬于服務業),月收入8萬,稅務局核定的征收率是15%,那他們認定你的利潤約為:8萬 × 15% = 1.2萬,再按這個基數去計稅。

誰容易“被核定”?這幾種情況最常見
核定征收不是誰都能“享受”的,它更像是稅務局在特定情況下,為了征管方便和效率,采取的一種“兜底”或“簡化”方法:
- 賬本?不存在的! 很多小本生意,比如街邊小吃攤、理發店、修理鋪,老板可能自己都算不清每天具體賺多少,更別提建立規范賬本了,稅務局查賬無從下手,核定征收就成了最實際的選擇。
- 賬本有,但太“隨心所欲”。 有些老板雖然建了賬,但成本、費用憑證亂七八糟,收入也記得不全,賬本根本反映不出真實情況,稅務局一看,這賬沒法采信,得,核定吧!
- 該申報時玩“失蹤”。 法律規定該報稅,你偏不報,或者拖延、敷衍,稅務局催了也沒用,那只能依法啟動核定程序,按規矩給你算稅了。
- 稅負明顯不合理。 比如你申報的收入,按稅率算下來交的稅,遠遠低于同地區、同行業、同規模的平均水平,又提不出合理解釋,稅務局就可能懷疑你申報不實,啟動核定。
關鍵來了!核定征收率到底定多少?這幾點說了算
這是大家最關心的核心問題。這個“率”不是稅務局拍腦門定的,它背后有邏輯:
-
行業是基礎:賺多賺少看行當!
- “暴利”行業: 娛樂業(KTV、酒吧等)、設計咨詢、技術服務、中介服務等,通常被認為利潤空間大,核定征收率就高,普遍在15%-30%甚至更高。
- “薄利”行業: 批發零售(如小超市)、制造業(如小型加工廠)、交通運輸(如小貨運)等,被認為競爭激烈、成本高、利潤薄,核定征收率就低,一般在5%-15%之間。
- 餐飲業: 這是個特殊且常見的行業,各地差異大,小飯館、快餐可能在8%-15%,高端餐飲可能更高些。
-
地域有差異:城市和縣城不一樣!
- 經濟發達地區: 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整體經營成本高,但市場也大、消費能力強,核定的利潤率往往比小城市高一些。
- 經濟欠發達地區: 縣城、鄉鎮,消費水平低,經營相對困難,核定征收率通常會更低一些,以體現地區差異,比如同樣是小超市,一線城市核定率可能是10%,縣城可能就定7%或8%。
-
規模也考量:小門臉和大廠子有區別!
- 雖然核定征收常用于小規模納稅人或個體戶,但即使是小微企業,如果規模相對較大(比如雇傭員工多、場地大),稅務局在核定時,可能會考慮其管理相對規范、成本可能控制得更好,從而微調核定征收率(可能略高或略低,看具體情況)。
-
政策會更新:不是一成不變!
- 國家或地方為了支持特定行業(比如疫情后支持餐飲、旅游),有時會階段性下調相關行業的核定征收率,幫大家減負,隨著經濟數據變化和征管經驗積累,這個“行業平均利潤”的評估也會動態調整。
重要提示: 具體的核定征收率是多少,必須看你主管稅務機關發布的官方文件! 不同省、市、縣(區)的稅務局都會根據本地情況,公布適用于本轄區的《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應稅所得率表》或針對個體戶的核定標準,直接去稅務局官網查或者大廳問,最準確!
核定征收 vs. 查賬征收:開卷考和閉卷考的區別
- 查賬征收(開卷考): 要求企業有健全賬本,真實記錄所有收入、成本、費用,交稅時,用真實利潤(收入 - 成本 - 費用) 乘以稅率。更精準,但對企業財務要求高。 適合財務規范的企業。
- 核定征收(閉卷考): 稅務局根據行業、規模等因素,直接“估”一個利潤率(核定征收率),乘以你的收入額,得出“估算的利潤”來征稅。更簡單、效率高,但可能偏離實際利潤。 適合賬目不健全的小微企業和個體戶。
實戰算稅:手把手教你套公式
假設老王在二線城市開了家小面館(餐飲業),被稅務局核定征收,已知:
- 老王面館季度營業額: 30萬元
- 當地稅務局規定: 小型餐飲業核定征收率(應稅所得率)為 10%
- 適用稅率: 個體戶經營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萬部分,稅率5%(為簡化計算,此處暫忽略速算扣除數等細節)
老王季度要交多少稅?
- 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估算的利潤): 營業額 × 核定征收率 = 30萬 × 10% = 3萬元
- 計算應納經營所得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3萬 × 5% = 1500元
老王這個季度大約需要繳納1500元的經營所得稅(實際計算需嚴格按超額累進稅率表)。
特別注意:別掉進這些坑里!
- “核定”不等于“免稅”或“低稅”: 核定征收率可能高可能低,如果你實際利潤率遠低于核定征收率(比如你開餐館很辛苦但真不賺錢,核定率10%,你實際只有3%利潤),那你就“吃虧”了,交的稅比實際應繳的多!這時,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努力把賬建好、建規范,然后向稅務局申請改為查賬征收!
- “核定”了也得記賬! 核定征收只是簡化了所得稅的計算方式,不等于你可以不記賬、不報其他稅!增值稅、附加稅費等,該申報還得申報,該記賬還得有基本流水記錄,發票管理也要規范,否則仍有風險。
- 政策會變,要保持關注! 特別是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如2025年季度銷售額30萬以下普票免增值稅)、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即使你是核定征收,也可能影響到增值稅或附加稅費的計算。別以為核定就萬事大吉,一勞永逸。
- 核定有異議可溝通: 如果你覺得稅務局給你核定的征收率明顯不合理,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或你的實際經營狀況,你有權提供相關依據(如同行數據、經營困難證明等)與稅務機關溝通,申請調整,態度要誠懇,證據要充分。
寫在最后:
核定征收率,是稅務局給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戶們開的一扇“便利之門”,省去了復雜做賬的麻煩,但這個“門”里的數字——核定征收率是多少,關鍵得看你做什么生意、在哪里做、以及當地稅務局最新的白紙黑字。 它像一把雙刃劍,用好了省心,用不好可能多交冤枉稅。
真正聰明的老板,不會滿足于“被核定”,哪怕現在享受著核定的便利,也要心里有本賬,清楚自己真實賺多少,當生意走上正軌,規范財務、申請查賬征收,讓交的每一分稅都明明白白,這才是長久經營的王道,畢竟,省下的錢,才是真正裝進自己口袋的利潤。 你說呢?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