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戶核定征收個稅指南,手把手教你算清、繳對、不踩坑!
個體戶核定征收,個稅怎么交?看這一篇就夠了!(含超詳細流程+避坑指南)**
“老王,聽說你開早餐店生意不錯啊!稅務局那邊核定征收的稅交了嗎?咋交的呀?”隔壁開文具店的老李問道。
老王擦了擦手,一臉懵:“嗨,別提了!稅務專管員是跟我說了核定征收,可這‘核定’到底啥意思?稅怎么算出來的?去哪兒交?啥時候交?我這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搞錯了被罰!老李,你懂不?”
如果你和老王一樣,是個體工商戶老板,稅務局給你核定了征收方式(定期定額或者定率),但對具體怎么繳納個人所得稅還是一頭霧水,甚至有點小焦慮——別慌!今天這篇就是為你量身定制的“傻瓜式”操作手冊! 咱們用大白話,把核定征收下個稅繳納那點事,掰開了揉碎了講清楚,讓你明明白白交稅,踏踏實實賺錢!
先搞懂:啥叫“核定征收”?為啥給我核定?

想象一下查賬征收:你得像大公司一樣,請會計,買財務軟件,把店里每一筆收入、每一分開支都記得清清楚楚,年底算個總利潤,再按這個利潤去交個稅,這對小本經營的個體戶來說,太繁瑣!成本太高!
稅務局很貼心,推出了“核定征收”這種簡化模式,核心就一句話:稅務局根據你所在的行業、地段、規模等因素,估算出一個相對合理的“經營額”或者“利潤水平”,你就按這個估算值來交稅,不用提供完整復雜的賬本!
為啥給你核定?常見原因有這些:
- 你主動申請了: 你覺得建賬太麻煩,成本高,主動向稅務局申請核定征收(需要符合條件)。
- 你該建賬但沒建好: 按規定你應該建賬管理,但沒設置賬簿,或者賬目混亂、成本資料殘缺不全,稅務局難以查賬,那就只能給你核定了。
- 你干脆不申報: 該申報納稅了,你遲遲不報,稅務局催了也沒用,那就直接給你核定個稅額。
核定征收的核心優勢就是:簡單!省事! 特別適合像老王這樣的小餐館、小賣部、維修鋪、工作室等規模不大、業務相對簡單的個體老板。
關鍵一步:你的核定屬于哪種“姿勢”?
核定征收不是只有一種方式,主要分三大類,繳稅方法也略有不同:
定期定額征收(最簡單!最常見!)
- 啥意思? 稅務局直接給你定好:每個月(或每個季度)固定的“銷售額”(經營額)和固定的“稅額”。
- 舉個“栗子”: 老王的小包子鋪,稅務局核定了:每月經營額30,000元,個人所得稅定額500元。
- 怎么交稅?
- 金額確定: 只要老王包子鋪實際月銷售額沒超過30,000元(注意:這個限額很重要!),老王每個月就固定交500元的個人所得稅,不管他這個月實際賺了1萬還是2萬9(只要不超核定額度),都只交500元,簡單到哭!
- 時間點: 通常是季度結束后的15日內(比如4月、7月、10月、次年1月的15號前)申報繳納上個季度的稅款,具體看稅務局給你的《核定定額通知書》。
- 特殊情況(超定額):
- 如果老王某個月生意爆好,比如春節那個月賣了45,000元,超過了核定的30,000元,那他就不能只交500塊了!
- 他需要在超定額的那個月結束后的15天內,主動向稅務局申報,把實際銷售額45,000元報上去。
- 稅務局會按實際銷售額45,000元,套用他所在行業(餐飲業)的應稅所得率(比如假設是10%),計算應納稅所得額:45,000 * 10% = 4,500元。
- 再按經營所得5%-35%的超額累進稅率表計算個稅(假設4,500元在第一檔,稅率5%):4,500 * 5% = 225元。
- 老王需要補繳225元 - 500元(定額)嗎? 不!當超定額時,定額就失效了,要按實際銷售額重新計算全額的稅,即交225元。 (注:實際操作中,部分地區可能有不同處理,需以當地規定為準,但核心是超定額需按實際申報)。
- 重要提醒: 連續幾個月超定額,稅務局可能會考慮給你調整定額哦!
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用得也不少!)
- 啥意思? 稅務局不直接定稅額,而是定一個“利潤率”(叫應稅所得率),你需要提供當期的銷售額(開票+不開票都要算),然后按:應納稅所得額 = 收入總額 × 應稅所得率,算出你的“利潤”,再用這個“利潤”按稅率表算個稅。
- 舉個“栗子”: 老李的水果店,稅務局核定應稅所得率為8%(水果零售行業常見)。
- 怎么交稅?
- 步驟1:收集收入 - 老李這個季度(1-3月),所有賣水果的錢,不管開沒開發票,加起來總共是150,000元,這就是他的收入總額。
- 步驟2:計算“利潤” - 應納稅所得額 = 150,000元 × 8% = 12,000元,稅務局認為你賺了這么多“利潤”。
- 步驟3:套稅率表算個稅 - 查“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00元的部分,稅率5%。(注意:這里是按季度算,但稅率表是按年設計,計算時要換算或按季適用)
- 12,000元在第一檔,個稅 = 12,000元 × 5% = 600元。
- 步驟4:申報繳納 - 老李需要在4月15日前(季度結束后的15日內),通過電子稅務局或去大廳,申報收入150,000元,系統會自動按8%算出所得額12,000元,再按5%算出個稅600元,確認無誤后繳款。
- 關鍵點: 收入總額要算全! 不能只算開票的,現金收入、微信支付寶收入都得算進去!所得率是稅務局定的,不同行業不同(比如餐飲可能10%,咨詢可能15%-25%)。
核定應稅所得額征收(相對少見)
- 啥意思? 稅務局直接拍板,認定你一年(或一個周期)的“利潤”就是XXX元,你直接按這個“利潤”去算個稅就行。
- 舉個“栗子”: 街角的小張修鞋攤,規模實在太小,收入也極其不穩定,稅務局直接核定他2025年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8,000元。
- 怎么交稅?
- 金額確定: 小張2025年,無論實際修鞋賺了5千還是1萬,在核定征收下,他的“利潤”就認定為8,000元。
- 計算個稅: 8,000元在第一檔,稅率5%,個稅 = 8,000 × 5% = 400元。
- 申報繳納: 通常是在年度結束后的3月31日前,申報并繳納這400元的個人所得稅。(具體時間以核定通知書為準)
實戰演練:核定個體戶,個稅繳納全流程(以電子稅務局為主)
光知道姿勢還不夠,得知道怎么操作!現在全國都在推廣電子稅務局,方便又快捷,咱們一步步來(各地界面可能略有差異,但邏輯相通):
-
第一步:確認你的“身份”和“核定信息”
- 登錄你所在省/市的電子稅務局網站或APP(搜索“XX省電子稅務局”)。
- 用你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上的) 和法人/財務負責人/辦稅人員的身份登錄。
- 找到“我的信息” - “核定信息” 或者 “納稅人信息” 相關菜單。仔細查看!
- 你到底是定期定額?還是核定應稅所得率?還是核定所得額?
- 核定的銷售額/收入額是多少?(定期定額)
- 核定的應稅所得率是多少%?(定率)
- 核定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多少元?(定額所得)
- 繳稅的期限是月還是季?截止日期是哪天?(非常重要!)
- 這些信息在稅務局發給你的《稅務事項通知書》(核定通知)里都有,務必保存好!
-
第二步:按期申報繳納(核心環節!)
- 定期定額戶(未超定額):
- 登錄電子稅務局。
- 在“我要辦稅” - “稅費申報及繳納” - “定期定額戶申報” 或類似菜單下。
- 系統通常會自動帶出你核定的銷售額和應納稅額(比如季度銷售額90,000元,個稅1,500元)。
- 你核對無誤后(主要是看銷售額是否未超過核定限額),確認申報。
- 系統生成繳款書,選擇支付方式(三方協議扣款、銀聯、微信、支付寶等)完成繳稅,搞定!
- 核定應稅所得率戶 / 定期定額戶(超定額時) / 核定應稅所得額戶:
- 登錄電子稅務局。
- 進入“我要辦稅” - “稅費申報及繳納” - “個人所得稅申報” - “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月(季)度申報(A表)” 或 “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年度申報(B表)” (核定所得額通常是年度報),注意選對報表!
- 關鍵:填寫收入總額!
- 如果你是核定應稅所得率戶:在相應欄次如實填寫你本期的收入總額(所有收入!)。
- 如果你是定期定額戶但超定額了:同樣需要如實填寫你實際的、超定額的收入總額。
- 如果你是核定應稅所得額戶:通常填寫核定的所得額(具體看申報表指引)。
- 系統操作:
- 填寫收入后,系統會自動根據你核定的應稅所得率,計算出你的“應納稅所得額”。
- 或者,如果你是核定所得額,系統可能直接帶入該金額。
- 系統再自動根據經營所得稅率表,計算出你應繳納的個稅金額。
- 你仔細核對計算出的稅額是否正確。
- 確認無誤后,提交申報。
- 生成繳款書,選擇支付方式完成繳稅。
- 定期定額戶(未超定額):
-
第三步:獲取憑證(別小看這一步!)
- 繳稅成功后,務必在電子稅務局“我要辦稅” - “證明開具” 或 “涉稅查詢” 里,下載打印《稅收完稅證明》(文書式或表格式),這是你已依法納稅的鐵證!務必保存好! 無論是應對檢查、貸款申請還是其他需要證明的地方,都用得上。
個體戶老板必看的“避坑”指南(血淚經驗!)
核定征收雖然省事,但坑也不少!以下這些雷區,千萬要繞開:
-
坑一:以為核定就萬事大吉,收入不用記賬了!
- 錯!大錯特錯! 核定征收是簡化了計稅依據的確定方式,不是免除你記賬的義務! 你還是要記錄每天的收支流水(哪怕是個小本子),保存好進貨單據、費用發票等原始憑證。原因有三:
- 稅務局有權查賬,看你是否如實申報(特別是超定額時)。
- 你需要清楚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心里有本賬。
- 萬一將來政策變化,或者你想申請查賬征收,沒有賬本寸步難行!
- 避坑法寶: 養成記賬習慣!哪怕是最簡單的流水賬,保存好所有業務相關的單據。
- 錯!大錯特錯! 核定征收是簡化了計稅依據的確定方式,不是免除你記賬的義務! 你還是要記錄每天的收支流水(哪怕是個小本子),保存好進貨單據、費用發票等原始憑證。原因有三:
-
坑二:開票收入才申報,不開票的收入“隱身”了!
- 這是最危險!最容易被罰! 的想法,稅務局判斷你的收入,可不僅僅是看你開了多少發票!他們會通過你的銀行流水、支付寶微信收款記錄、經營規模、行業平均、甚至水電費消耗等來綜合評估。所有收入,無論是否開具發票,都屬于你的收入總額! 瞞報、少報,一旦被大數據比對出來或被舉報,輕則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滯納金是每天萬分之五,很嚇人!),重則可能涉及偷稅漏稅,承擔法律責任!
- 避坑法寶: 誠信經營!所有進賬的錢,一分不少地計入收入總額申報,不要有僥幸心理!
-
坑三:忘了申報時間,逾期繳納!
- 定期定額通常是季度后15日內,核定應稅所得率也是按季(或月)申報,同樣是期后15日內,核定應稅所得額通常是年度結束后3個月內。務必記牢你的申報截止日! 電子稅務局一般會有待辦提醒,但自己也要上心,逾期不僅有滯納金,還可能影響信用,甚至被限制開票!
- 避坑法寶: 手機設個定期鬧鐘!關注電子稅務局的待辦事項,提前幾天操作,別拖到最后一天,萬一系統卡頓就麻煩了。
-
坑四:經營情況變了,核定信息萬年不變!
- 生意做大了?換地方了?增加新業務了?或者生意不好了?你的實際經營狀況發生明顯變化(比如連續超定額或遠低于定額),一定要及時主動聯系你的稅收管理員! 申請調整核定定額或應稅所得率,如果稅務局發現你情況變了卻沒申請調整,之前的核定可能不再適用,甚至要求你補稅,同樣,如果你覺得自己符合查賬征收條件了,也可以申請變更征收方式。
- 避坑法寶: 定期(比如半年或一年)審視自己的經營情況和核定信息是否匹配,變化大了,主動找專管員溝通。
-
坑五:分不清增值稅和個稅!
- 這是很多新手老板的困惑。
- 增值稅(及附加): 是針對你銷售商品、提供服務這個流轉環節征收的稅,現在小規模納稅人季度銷售額不超過30萬(2025-2027年政策),通常免征增值稅(開專票除外)。
- 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 是針對你個體戶經營賺取的利潤征收的稅,這就是咱們今天討論的核心!核定征收主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個稅怎么算的問題。
- 兩者都要關注!都要申報! 千萬別以為免了增值稅就不用交個稅了,或者交了個稅就不用管增值稅了。
- 避坑法寶: 搞清楚兩個稅種的性質,在電子稅務局申報時,注意看申報模塊的名稱(“增值稅申報” vs “個人所得稅申報(經營所得)”)。
- 這是很多新手老板的困惑。
常見疑問快問快答(Q&A)
-
Q:核定征收的個稅,稅率是多少?
- A:無論是哪種核定方式,最終計算個稅時,都是依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經營所得”稅率表,目前是5%-35%的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基數是你核定或計算出來的“應納稅所得額”(即稅務局認可的你的“利潤”)。
-
Q:我還能享受個稅減半征收優惠嗎?
- A:關注國家政策!在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對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2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這個優惠核定征收戶通常也能享受! 在電子稅務局申報時,系統一般會自動計算并扣減,但最好在申報時留意一下計算結果或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