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稅收返還政策文件深度解讀與實操指南
隨著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稅收返還政策成為企業優化稅務成本的重要工具,江西省宜春市近年來出臺多項稅收返還政策文件,旨在通過財政激勵措施吸引優質產業資源落地,本文將從政策背景、適用對象、操作流程、籌劃要點等維度展開分析,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政策應用參考。
宜春市稅收返還政策出臺背景與核心目標
宜春市作為贛西區域經濟中心,近年來重點發展鋰電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加速產業集聚,地方政府結合《江西省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贛府發〔2021〕12號)等文件,制定差異化稅收返還政策。
政策核心目標包括三個方面:
- 引導產業升級:對符合“2+4+N”產業體系(即鋰電新能源、生物醫藥兩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現代服務業四大重點產業)的企業實施重點扶持。
- 優化區域經濟結構:通過稅收分成返還機制,鼓勵縣(市、區)政府圍繞主導產業打造專業化園區。
- 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實施階梯式返還,最高可達留存額的80%。
政策適用對象與返還標準解析
根據《宜春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實施辦法》(宜府辦發〔2022〕35號),稅收返還政策主要面向以下三類主體:
(一)新引進的固定資產投資超億元項目
對于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1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自投產之日起5年內,按其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80%給予獎勵,具體標準如下:
- 1-3億元項目:前3年返還60%,后2年返還40%
- 3-5億元項目:前3年返還70%,后2年返還50%
- 5億元以上項目:前3年返還80%,后2年返還60%
(二)高新技術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

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除享受基礎返還政策外,還可疊加10%的專項獎勵,例如某高新技術企業年度繳納增值稅地方留成100萬元,在基礎返還60萬元的基礎上,額外獲得6萬元獎勵。
(三)總部經濟與區域結算中心
在宜春設立區域性總部或結算中心的企業,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留存返還比例提高至70%,且政策有效期延長至8年,需注意的是,此類企業需滿足年度納稅總額不低于5000萬元的門檻。
稅收返還申報流程與關鍵節點
企業申請稅收返還需遵循“事前備案-按季預審-年度清算”的標準化流程,具體操作要點包括:
(一)政策適用性評估階段
- 產業目錄匹配:對照《宜春市重點扶持產業指導目錄(2025版)》確認企業所屬類別
- 投資強度測算:固定資產投資需經第三方審計機構出具驗資報告
- 稅收貢獻預測:提供未來3年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預測模型
(二)資料提交與審核階段
企業需向屬地招商部門提交以下材料:
- 項目立項批復文件
- 固定資產投資明細表及支付憑證
- 稅務部門出具的完稅證明
- 企業信用報告
- 特殊資質認定證書(如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審核周期通常為20個工作日,重點核查投資真實性、稅收數據準確性以及產業符合性。
(三)資金撥付與后續管理
稅收返還款項按季度預撥、年度清算,企業需注意:
- 返還資金須用于技術研發、設備升級等指定用途
- 每年3月底前需提交上年度資金使用專項審計報告
- 若發現虛報數據等違規行為,將追回已撥付資金并納入信用黑名單
稅收返還政策與稅務籌劃的結合路徑
企業在運用宜春稅收返還政策時,需注重與整體稅務架構的協同優化,以下是三種典型籌劃方案:
(一)業務分拆模式
案例:某鋰電材料生產企業將研發中心、銷售公司分立為獨立法人,其中研發中心注冊在宜春經開區,享受15%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疊加稅收返還,綜合稅負降低至9.8%。
(二)供應鏈重組模式
通過在上游設立原材料采購平臺、下游設立銷售結算中心,將增值稅鏈條的關鍵環節布局在宜春,可放大地方留成稅收基數,例如某裝備制造企業通過此模式,年度增值稅返還增加320萬元。
(三)跨區域利潤調配
對于集團化企業,可通過轉讓定價調整、服務費支付等方式,將利潤更多配置在宜春子公司,需注意轉讓定價的合理性,建議利潤率波動幅度控制在可比企業平均值的±10%以內。
政策執行中的常見風險與防控措施
企業在享受稅收返還優惠時,需重點關注以下風險點:
(一)政策變動風險
地方政府可能根據經濟形勢調整返還比例,防控建議:
- 在投資協議中明確“政策延續性條款”
- 爭取將稅收返還承諾寫入地方人大決議文件
(二)合規性風險
部分企業通過虛增投資、轉移稅源等方式套取返還資金,典型案例:某企業將外地已購設備重復計入宜春項目投資額,被稽查后追繳稅款并處以罰款。
(三)資金使用風險
未按規定用途使用返還款項可能導致優惠政策終止,建議企業:
- 設立專項資金賬戶
- 保留完整的資金使用憑證鏈
- 每季度向主管部門報送資金使用進度表
宜春稅收返還政策的橫向比較與趨勢展望
與毗鄰的九江市、贛州市相比,宜春政策具有兩大優勢:
- 返還周期更長:多數地區政策期為3-5年,宜春對重大項目可達8年
- 兌現效率更高:建立“惠企通”線上兌現平臺,平均撥付時間縮短至15天
未來政策走向預測:
- 強化“畝均稅收”考核,對單位用地稅收貢獻高的企業提高返還比例
- 建立“綠色門檻”,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取消稅收返還資格
- 探索“稅收返還+股權投資”組合激勵模式
基于公開政策文件整理,具體操作請以主管部門最新解釋為準)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