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返還需要繳納增值稅嗎?一文徹底講清!

企業退稅到賬先別樂!這筆錢要交增值稅嗎?財稅老手揭秘關鍵區別**

“王會計,你快看看!稅務局剛把去年多繳的企業所得稅退回來了,整整8萬塊!”小劉興奮地拿著銀行回單沖進財務室,“這錢直接入營業外收入對吧?那...要不要計提增值稅銷項稅啊?

王會計放下茶杯,笑著搖搖頭:“小劉啊,你這問題問到點子上了,也問錯方向了。企業所得稅返還是否交增值稅?核心就一句話:看它和你的‘賣東西’有沒有關系!

剝開稅種“洋蔥皮”:所得稅返還是什么“味道”?

要想搞清要不要交增值稅,得先弄明白你拿到的這筆“企業所得稅返還”到底是什么“餡兒”的:

  1. 企業所得稅的本質: 這是對你公司經營一年下來,賺到的那部分“利潤”(收入減成本費用等)征收的稅,它盯住的是你的經營成果
  2. “返還”的常見情形:
    • 匯算清繳退稅: 最常見!平時按季度預繳的企業所得稅,到年終一算總賬,發現預繳多了,稅務局就把多收的退給你,比如去年效益沒預期好,或者有符合條件的稅收優惠之前沒足額享受(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沒算夠)。
    • 享受優惠稅率退稅: 比如你們公司剛剛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按15%的優惠稅率算稅,但之前是按25%預繳的,中間差額部分稅務局也會退給你。
    • 政策性退稅/先征后返: 某些特定區域或行業(如西部大開發、軟件企業),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承諾將地方留存部分的企業所得稅按一定比例“返還”給企業(注意:這類返還本質是財政補貼,后面會重點講區別)。
企業所得稅返還需要繳納增值稅嗎?一文徹底講清! 企業所得稅返還需要繳納增值稅嗎 第1張

關鍵點來了!這種“返還”,補償的是你之前“多交”或“應少交”的企業所得稅,它和你這個月賣了多少貨、提供了多少服務、產生了多少“增值額”,沒有半毛錢直接關系!

增值稅的“火眼金睛”:只認“銷售行為”相關的錢!

增值稅,顧名思義,是對商品或服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征收的稅,它的核心在于“銷售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財稅[2016]36號附件1、2)明確規定:

  • 增值稅的銷售額,是指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 “價外費用” 通常指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滯納金、賠償金、代收款項、代墊款項等等。但前提是,這些錢得和你的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綁在一起!

財政部的官方口徑(財稅[2013]106號,雖已廢止但原理延續)也曾明確指出:納稅人取得的中央財政補貼,不屬于增值稅應稅收入,不征收增值稅。 雖然針對的是中央財政補貼,但其中蘊含的原理同樣適用于地方性的、與銷售行為不直接掛鉤的稅收返還或財政性資金。

結論呼之欲出:企業所得稅返還,是因為稅務局“算錯了賬”或者國家給了你所得稅優惠而退的錢,它補償的是“利潤稅”層面的多交或少交,和你賣產品/服務的行為本身無關!它既不是銷售貨款,也不是基于銷售產生的價外費用,自然不構成增值稅的應稅銷售額,不需要繳納增值稅!

現實場景對對碰:這些情況真不用交!

  • 場景1:年終匯算清繳退稅

    某制造企業2025年預繳企業所得稅120萬元,2025年5月匯算清繳時,因充分享受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最終全年應繳稅額為100萬元,稅務局將多繳的20萬元退回企業賬戶。 財稅處理: 這20萬屬于企業所得稅性質的退稅,與銷售產品無關,會計上計入“營業外收入”或沖減當期“所得稅費用”。無需作為增值稅銷項稅額的計稅依據!

  • 場景2:享受優惠稅率退稅

    某軟件企業2025年上半年暫按25%稅率預繳企業所得稅50萬元,下半年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全年應按15%優惠稅率計稅,經計算,按15%稅率全年應繳稅30萬元,多預繳的20萬元獲得退稅。 財稅處理: 退稅原因在于稅率優惠,屬于企業所得稅層面的調整。同樣不涉及增值稅繳納。

  • 場景3:政策性“先征后返”(地方留成部分)

    某公司在西部某開發區設立,當地政策規定,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假設40%),前三年由財政全額返還,該企業當年繳納企業所得稅100萬元(中央60萬,地方40萬),獲得地方財政返還40萬元。 財稅處理: 這40萬雖然名字里有“返稅”,但實質是地方政府給予的財政獎勵或補貼,它依然不是基于企業銷售行為產生的收入,根據增值稅基本原理及對相關法規的理解,通常認為不征收增值稅(但仍需關注地方具體文件表述),會計上計入“其他收益”或“營業外收入”。

高度警惕!這些“返錢”才要交增值稅!

看到這里,千萬別以為所有“返錢”都不要交增值稅!關鍵還是看錢是否與銷售行為掛鉤,下面這些情況,增值稅很可能就躲不掉了:

  • 情形1:銷量/銷售額掛鉤的財政補貼

    某市為推廣新能源汽車,出臺政策:汽車銷售企業每售出一臺符合條件的新能源車,給予消費者1萬元補貼,該補貼由財政支付給銷售企業,企業再轉付或抵扣車款,或者直接按企業新能源車銷售額的1%給予企業獎勵。 財稅處理: 這類補貼/獎勵,直接與企業的銷售數量或金額掛鉤,相當于政府出錢幫你“促銷”了。這筆錢構成了你銷售新能源汽車的價外費用!需要并入銷售額計算繳納增值稅! 企業收到時,應確認銷項稅額。

  • 情形2:與貨物/服務銷售不可分割的返還

    某家電品牌商與大型連鎖超市簽訂合同,約定超市完成年度銷售目標后,品牌商將給予超市銷售額3%的“返利”,或者某軟件服務商,根據客戶年度服務費總額達到一定階梯,給予客戶次年服務費折扣(現金返還形式)。 財稅處理: 這類返利或折扣返還,是基于已發生的購買行為產生的,是銷售方(品牌商、服務商)對購買方(超市、客戶)的一種價格折讓或獎勵。無論是以現金返還還是抵減下期貨款形式,對銷售方來說,都需要按規定沖減當期增值稅銷項稅額(開具紅字發票)或調整后續銷售額;對購買方(非最終消費者)如果取得專票,也需要相應沖減進項稅額。 它本質上調整的是原始銷售的價格。

  • 情形3:地方政府文件模糊的“稅收返還”

    某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政策寫著:“對重點引進企業,給予其繳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全額返還’”。 財稅處理: 這里的“返還”需要極度警惕!它名義上是返稅,但實際操作中可能是財政支出。核心判斷點仍然是:這筆返還的錢,是否和你銷售特定產品/服務掛鉤?

    • 如果文件明確寫了“按企業高端裝備制造產品銷售額給予返還”,那大概率要交增值稅!
    • 如果文件只籠統說“按企業繳納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返還”,不指定具體銷售標的,那么其性質更接近于政府補助,通常不征收增值稅。 但! 務必要求政府提供明確的書面文件(資金撥付文件、政策解讀等),清晰說明返還的依據和性質,并咨詢主管稅務機關意見,以獲取最權威的判定,實踐中對此類模糊表述的爭議較大。

企業實操指南:安全落袋,遠離風險

  1. 明辨款項性質: 收到任何來自稅務或財政的“返還款”、“補貼款”,第一件事不是入賬,而是找到對應的政策依據文件或退稅/撥款通知書!仔細閱讀款項的發放依據、計算標準和具體名目,是“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退稅款”?是“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差退稅”?還是“XX產業銷售收入獎勵資金”?
  2. 緊盯“掛鉤”關系: 重中之重!這筆錢的計算,是否直接取決于你某類或全部產品/服務的銷售數量、金額? 如果是,增值稅風險極高!如果不是,是基于利潤額、投資額、雇員人數、或者僅僅是地方留成比例,那么不交增值稅的可能性就很大。
  3. 憑證管理要清晰: 對于不征收增值稅的企業所得稅返還或財政補貼(與銷售無關):
    • 妥善保管稅務局出具的《稅收收入退還書》(退稅專用)、銀行入賬憑證。
    • 保存好相關的政策文件、申請批復材料。
    • 會計處理要準確: 所得稅匯算清繳退稅,通常沖減“所得稅費用”或計入“營業外收入”,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可能遞延計入收益;與收益相關的,計入當期“其他收益”或“營業外收入”。摘要務必清晰注明款項性質,如“收XX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退稅款”。
  4. 模糊地帶,主動溝通: 對于政策表述不清、性質難以自行判定的返還(尤其是地方政府文件),務必!務必!務必! 在入賬和稅務處理前,攜帶完整的文件資料,主動咨詢主管稅務機關的稅政部門或管理員,獲取書面的政策執行口徑或處理意見,不要怕麻煩,也不要憑經驗或猜測處理,這是規避風險最有效的方法。
  5. 區分入賬科目 ≠ 區分是否交稅: 不要簡單地認為計入“營業外收入”或“其他收益”就一定不交增值稅,計入“主營業務收入”就一定要交,是否繳納增值稅,根本在于款項是否因銷售行為產生,而不完全取決于會計科目,前面提到的銷售掛鉤的返利,即使會計上沖減收入或計入費用,增值稅上也可能涉及調整。

企業所得稅返還(包括匯算清繳退稅、優惠稅率差退稅)以及那些不與你銷售具體商品或服務直接掛鉤的、基于地方留成給予的財政性返還,其性質是對企業已繳納所得稅的調整或政府無償補助,并非因銷售行為產生的對價或價外收費。它們不在增值稅的“射程范圍”之內,企業收到這類款項,無需繃緊增值稅那根弦。

當任何形式的“返還”、“獎勵”、“補貼”與你公司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的特定行為、數量或金額緊密掛鉤時,它就極有可能被增值稅“盯上”,需要并入相關銷售額計算繳納增值稅。

稅收政策執行中常有細節變化,地方政府文件也可能存在差異,在遇到政策模糊地帶時,最穩妥的做法就是:看清文件、抓住本質(是否掛鉤銷售)、拿不準時,大大方方去問你的稅收管理員! 清晰溝通,保留依據,才能讓每一筆到賬的返還,都成為企業實實在在的收益,而非潛在的稅務風險。

企業所得稅返還需要繳納增值稅嗎?一文徹底講清! 企業所得稅返還需要繳納增值稅嗎 第2張
微信號:15137101602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
智小賬專業稅籌團隊,專注稅收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