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戶必看!核定征收VS查賬征收,5分鐘搞清你的錢怎么交稅!

老張在小區門口開了十年早餐店,最近突然被稅務局通知要補繳稅款,他一臉懵:"我這不一直按定額交稅嗎?怎么突然要查賬了?"旁邊的李姐開服裝店,卻每月按固定金額交稅,輕松自在。個體戶交稅,到底誰說了算?是稅務干部拍腦袋定個數,還是你自己一筆筆記清楚? 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講明白,你的生意到底是"核定"還是"查賬"征收!

核心差異:稅務局的"算法"不一樣

想象一下,你要算清楚自己一個月賺了多少錢:

  • 查賬征收: 你得自己準備個賬本(或軟件),把每天賣出去多少包子、收了多少錢(收入),花了多少買面粉、付房租(成本費用),一筆一筆都記清楚,月底一算:收入10000元 - 成本費用6000元 = 賺了4000元(應納稅所得額),稅務局就盯著你這賺的4000元,按對應的稅率(比如5%-35%)讓你交稅。本質:賺多交多,賺少交少,虧了可能不交。
  • 核定征收: 稅務局看你開的是早餐店,地段還行,大概估算你一個月能賣5000個包子,一個包子賺1塊錢,那你一個月大概能賺5000塊(核定的應納稅所得額),就按這5000塊,乘以一個固定稅率(比如1%),得出你每月固定交50塊錢稅。本質:不管你真賺了3000還是7000,都按稅務局核定的"標準"交固定的稅(或在一個小范圍內浮動)。

如何一眼認出你的"征收身份"?

想知道自己屬于哪一派?試試這幾個方法:

  1. 查"戶口本"(稅務登記信息): 最權威!登錄電子稅務局,找到"我的信息" -> "納稅人信息" -> "稅(費)種認定信息",重點看"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的征收方式欄目!如果寫著"查賬征收",恭喜(或同情),你得建賬了,如果寫著"核定征收",后面通常會注明核定方式(定額 or 定率)和核定金額/利潤率,如下圖所示:

    個體戶必看!核定征收VS查賬征收,5分鐘搞清你的錢怎么交稅! 怎么看個體戶是核定征收還是查賬征收 第1張 (示意圖:電子稅務局界面,重點標出"征收方式:核定征收/查賬征收"字樣)

  2. 看"任務"(稅務局通知): 當初辦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時,或者后來稅務局上門核查后,有沒有收到過《核定定額通知書》或《核定征收通知書》?如果有,白紙黑字寫著核定的稅額或利潤率,那就是核定征收的鐵證,沒收到過這類通知?那查賬征收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3. 問"管家"(專管員或稅局): 最直接!打12366納稅服務熱線,或者找到管你這片的稅收管理員,報上你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納稅人識別號,直接問:"老師您好,請問我這家個體戶,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是核定征收還是查賬征收呀?" 官方答案,絕對靠譜。

為什么會有這兩種"算法"?稅務局怎么想的?

  • 查賬征收適用誰?

    • 賬能理清的: 你請了會計,或者自己會記賬,收入成本發票都齊全規范,能準確算出賺了多少錢,比如規模稍大的工作室、批發商、設計公司等。
    • 規模比較大的: 收入高、成本構成復雜,稅務局相信(或要求)你有能力提供真實賬目。
    • 開票需求大的: 客戶主要是公司,需要你開正規增值稅發票,這本身就要求財務相對規范。
  • 核定征收適用誰?

    • 賬算不清的: 真沒能力建賬或賬太亂(比如街邊小攤、小理發店、收入全是現金難統計),稅務局不強人所難,直接給你定個"標準"。
    • 規模特別小的: 本小利微,收入不高且穩定,查賬成本(時間和金錢)可能比稅款還高,不劃算,稅務局抓大放小。
    • 特定行業或地區: 對某些普遍難以準確核算的行業(如部分餐飲、娛樂、集貿市場內經營),或依據地方政策,直接推行核定征收便于管理。

查賬VS核定,個體戶老板最關心的"靈魂拷問"

  • Q:哪種方式交稅更少?能自己選嗎?

    • A: 不一定! 這像猜盲盒,如果你生意超好、利潤率高,核定征收(特別是定額)可能交得更少,相當于"占了便宜",如果你生意一般甚至虧損,查賬征收可能交得更少甚至不交。關鍵點:選擇權不完全在你手里! 稅務局會根據你的規模、行業、核算能力來判斷,你覺得符合核定條件(比如確實賬難做、規模小),可以主動申請核定征收,但批不批是稅務局說了算,同理,達到查賬標準的,稅務局會要求你查賬征收,沒得商量。
  • Q:核定征收就一勞永逸、不用記賬了嗎?

    • A:大錯特錯! 核定征收只是計算稅款的方式簡化了,國家《個體工商戶建賬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達到一定標準的個體戶(比如請了員工、月銷售額N萬以上),必須!必須!必須! (重要事情說三遍)設置賬簿,進行會計核算,即使稅務局給你核定了稅額,該記的流水賬、該留的進貨單據、費用發票,一個都不能少!一是自己心里有數,二是應對可能的稅務檢查,三是滿足工商等其他部門要求。
  • Q:核定征收會被取消嗎?查賬征收能改核定嗎?

    • A:會變! 情況在變,政策也在調。
      • 核定改查賬: 最常見,當你規模做大了,收入超過核定標準很多,或者被稅務局發現你有能力建賬卻故意不建,或者開票量激增等,稅務局就會發通知,要求你限期改為查賬征收,并補報之前的賬,老張的早餐店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 查賬改核定: 相對少見且難,通常是你經營嚴重困難,確實無力規范建賬核算,且符合核定條件,經申請稅務局嚴格審核后可能批準,但別抱太大希望,趨勢是規范管理。

真實場景對對碰

  1. 案例1(核定征收 - 定額): 王阿姨社區便利店,面積小,主要賣煙酒飲料零食,客源穩定,都是附近居民現金或掃碼支付,月核定營業額15000元,核定征收率1%,每月固定繳納個人所得稅150元,王阿姨只需保留好進貨單,簡單記個流水知道錢沒丟就行,不用算精確利潤。
  2. 案例2(核定征收 - 定率): 小李淘寶店(小規模),主要賣手工飾品,通過平臺收款,稅務局根據行業特征,核定其應稅所得率為10%,假如某月平臺顯示銷售收入20000元,那么小李該月應納稅所得額 = 20000元 x 10% = 2000元,再按經營所得稅率表計算個稅(假設適用5%稅率,則交稅100元)。
  3. 案例3(查賬征收): 陳設計師工作室,為多家公司提供設計服務,需要開具正規發票,有辦公房租、電腦設備折舊、兼職助理工資等成本,陳設計師聘請了代賬會計,每月記錄收入(開票金額)和各項合規成本費用,計算利潤,假設某季度收入30萬,各項成本費用合計22萬,利潤8萬,按經營所得稅率表,8萬利潤可能適用20%-3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體戶老板的明智選擇與風險提示

  • 起步階段/規模微小/業務簡單: 如果符合條件,申請核定征收(特別是定額)確實能省心、降低初期合規成本,但務必了解清楚本地政策和自身是否符合條件。
  • 發展壯大/客戶要票/成本復雜: 擁抱查賬征收是必然趨勢,也是規范經營的體現,即使麻煩點,但能準確反映經營成果,利潤低時稅負也低,長遠看更有利,趕緊學習基礎財務知識或找個靠譜的代理記賬。
  • 致命風險點:
    • 核定戶的"隱形炸彈": 認為核定征收就萬事大吉,不記賬、不收好票,一旦被稽查,稅務局有權根據你實際經營情況(查銀行流水、進貨單據、盤點庫存)重新核定甚至認定你偷稅!罰款滯納金可能遠超想象。核定≠不記賬≠不保留憑證!
    • 查賬戶的"糊涂賬": 賬目混亂,成本費用憑證缺失,或者用私人賬戶頻繁收營業款,這不僅可能導致多交稅(成本票不足),更可能被認定為隱瞞收入,面臨偷稅處罰。查賬的核心是憑證齊全、真實!
    • "陰陽賬"的絕路: 無論哪種征收方式,設立兩套賬、隱瞞真實收入都是嚴重違法行為,觸碰法律紅線!金稅系統的強大監控下,基本無所遁形。

個體戶的稅怎么交,關鍵在于稅務局對你"算賬能力"的判斷。查賬征收看真本事(賬),核定征收看大框架(行業標準)。 想知道自己屬于哪種?翻登記、看通知、問稅局,三招搞定,千萬別稀里糊涂,更別想當然。

稅務干部老張常說:"小本生意不容易,國家給了核定征收的路子讓大家省點心,但該記的流水、該留的票,咱自己心里得有本明白賬,哪天生意做大了,該查賬就查賬,規范了才能走得更遠。"說到底,交稅是義務,合法合規是底線。 搞清楚規則,才能安心經營,把錢袋子捂得更穩當。

下次再有人問你怎么交稅,你可以自信地告訴他:"先看看稅局給你定的什么‘游戲規則’,是自個兒精打細算(查賬),還是按標準圖個省心(核定)!"

個體戶必看!核定征收VS查賬征收,5分鐘搞清你的錢怎么交稅! 怎么看個體戶是核定征收還是查賬征收 第2張
微信號:15137101602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
智小賬專業稅籌團隊,專注稅收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