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返還款項全流程入賬指南
小張是公司的出納,月初突然收到稅務局通知:去年多繳了55.2萬企業所得稅,近期將退回公司賬戶!小張又驚又喜,但轉念一想:這筆意外之財,會計賬上該怎么記錄?直接算成收入嗎?會不會影響今年的利潤?相信不少財務人員都遇到過這個“甜蜜的煩惱”,別急,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把企業所得稅返還的會計處理講清楚,讓你輕松應對。
先搞明白:啥是企業所得稅返還?
簡單說,就是企業之前交多了稅,國家核實后退還給你,常見場景:
- 年度匯算清繳后退稅: 年終扎帳算總賬,發現預繳稅款 > 全年實際應繳稅款。
- 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后退稅: 如高新技術企業稅率優惠、特定區域優惠等,前期按一般稅率預繳了,后期符合條件申請退回多繳部分。
- 多繳稅款的主動申請退還: 發現以前年度計算錯誤多交了稅,在規定期限內申請退還。
- 稅務稽查后確認多繳: 稅務局查賬后,認定企業多繳了所得稅。
關鍵區分:返還 vs 即征即退/先征后返
- 返還: 核心是“退”,退的是你自己多交的錢,本質是債權收回(稅務局欠你的錢還回來了)。
- 即征即退/先征后返: 這是政府補助性質,比如軟件企業增值稅稅負超過3%部分“即征即退”,這是國家給你的額外“補貼”,不是你多交的,會計處理完全不同(通常計入“其他收益”或“營業外收入”)。
核心流程:企業所得稅返還的會計分錄

重點來了!會計處理的核心是:這筆錢原本是你多交的,現在拿回來,要“物歸原處”,調整它最初影響的科目(通常是“所得稅費用”或“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場景1:本年度匯算清繳后退稅(最常見)
假設:2025年5月,A公司完成2025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經計算,全年實際應納所得稅額為120萬元,而2025年各季度已預繳了150萬元,稅務局確認多繳30萬元,并通知將予以退還。
-
第一步:收到稅務局的《稅收收入退還書》或正式退稅通知(確認債權) 這時,企業確認了收回多繳稅款的權利,但錢還沒到賬。
- 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退稅款 (稅務局) 300, 000.00 貸: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300, 000.00
- 原理白話: 稅務局欠我30萬退稅款(資產增加,記借方),這30萬是我2025年多交的所得稅,它本來就不該交,所以現在要沖減2025年的所得稅費用(費用減少,記貸方),這樣,2025年的利潤就更準確了(因為費用虛高了30萬)。
- 會計分錄:
-
第二步:銀行賬戶實際收到退稅款(債權變現) 幾天后,30萬退稅款打到了A公司銀行賬戶。
- 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300, 000.00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退稅款 (稅務局) 300, 000.00
- 原理白話: 錢到賬了(資產增加,記借方),稅務局欠我的債就清了(資產減少,記貸方),這一步不影響損益。
- 會計分錄:
場景2:收到以前年度(2025年及以前)的多繳退稅款
假設:2025年7月,B公司因更正2025年度納稅申報,稅務局退回多繳的所得稅25萬元,這筆錢已到賬。
- 核心挑戰: 2025年的賬早就結清了,相關的“所得稅費用”已經結轉到“本年利潤”,最終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現在退回來,不能再動當期的“所得稅費用”,需要追溯調整期初留存收益。
- 重要科目:“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 會計分錄(錢已到賬):
借:銀行存款 250, 0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250, 000.00 (過渡)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250, 000.00 (過渡)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50, 000.00 最后結轉: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50, 000.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50, 000.00
- 原理白話:
- 錢到賬了(借銀行存款)。
- 這筆退稅款本質是減少了以前年度的應交稅金負債(雖然當時多交了,但負債已清),先貸“應交稅費”是為了體現這個性質(相當于負債減少,但實際是負債的負數調整)。
- 立刻用借方“應交稅費”沖掉它(過渡完成),同時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這個科目就是專門用來核算以前年度的損益類事項的調整。
- 最關鍵一步: 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余額(這里是貸方25萬)結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這相當于直接增加了2025年年初的未分配利潤余額(因為這筆錢屬于2025年的利潤),它不影響2025年當期的利潤表!
- 會計分錄(錢已到賬):
場景3:退稅用于抵減本年度或以后年度應繳稅款
有時,稅務局會問企業:這筆多繳的稅款,你是要現金退回來,還是直接抵減你以后要交的稅?很多企業選擇后者,方便。
假設:C公司2025年匯算清繳應退10萬元,經申請,稅務局同意該10萬元用于抵減2025年第一季度應預繳的企業所得稅。
-
第一步:確認抵減權利(收到同意抵減的稅務文書)
- 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預繳所得稅抵減額 100, 000.00 貸: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100, 000.00
- 原理白話: 和收到現金退稅通知類似,確認我有權用這10萬抵未來的稅(資產增加),同時沖減2025年多計的所得稅費用。
- 會計分錄:
-
第二步:實際抵減稅款(如抵減2025年Q1預繳) 假設2025年4月,C公司計算第一季度應預繳所得稅為50萬元,使用這10萬抵減權后,實際只需繳納40萬元。
- 會計分錄(實際繳納40萬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400, 000.00 貸:銀行存款 400, 000.00 結轉抵減權: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100, 000.00 (或 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其他應收款——預繳所得稅抵減額 100, 000.00
- 原理白話:
- 正常記錄繳納40萬稅款(借應交稅費,貸銀行存款)。
- 要把之前確認的“抵減權”用掉(資產減少)。關鍵在于貸方科目!
- 選擇1(推薦): 貸方直接沖減“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這相當于我2025年Q1的所得稅費用總額就是40萬(實際現金流出)+ 10萬(抵減權)= 50萬,分錄體現為:借 所得稅費用 10萬,貸 其他應收款 10萬,這樣2025年Q1的所得稅費用總額在賬上就是50萬,與實際應納額匹配。
- 選擇2: 貸方沖減“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這會導致2025年Q1賬上體現的所得稅費用是40萬(因為只交了40萬現金),而抵減的10萬沒有體現在費用里,雖然最終總負債減少額一致(少交10萬),但費用反映不完整。更推薦選擇1,費用匹配更清晰。
- 會計分錄(實際繳納40萬時):
必須牢記的關鍵點與易錯陷阱
- 嚴格區分性質: 再次強調!多繳退還 vs 稅收優惠返還(政府補助),后者(如增值稅即征即退)通常計入“其他收益”或“營業外收入”,混淆性質會導致會計處理和稅務申報都出錯。
- 年度歸屬是關鍵:
- 退的是本年度多繳的? → 沖減本期“所得稅費用”。
- 退的是以前年度多繳的? → 使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最終調增“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期初數),不影響當期損益!
-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橋梁: 這個科目本身沒有余額,它的作用就是把對以前年度損益的影響,安全地“搬運”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里去,期末務必結轉干凈。
- 現金流要匹配: 收到現金退稅款,在現金流量表上屬于“收到的稅費返還”,通常列示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中,抵減后續稅款的情況,實際支付的現金減少,體現在支付稅費的流出里。
- 稅務處理同步: 會計上沖減了費用或調整了未分配利潤,在稅務上,這筆退稅款本身是免稅的(因為它本身是稅基的調整,不是所得),通常不需要額外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務必核對稅務申報表的填寫要求。
- 完整保留憑證: 稅務局的《稅收收入退還書》、《稅務事項通知書》(同意退稅或抵減)、銀行回單等,必須作為原始憑證妥善保管,這是賬務處理和應對稅務檢查的關鍵依據。
- 報表披露: 對于重大金額的以前年度退稅調整,可能需要在財務報表附注(如“其他重要事項”或“期初留存收益調整”)中進行說明,讓報表使用者了解未分配利潤變動的原因。
實戰案例鞏固
案例:跨年度退稅的完整處理
D公司于2025年8月收到稅務局退回的2025年度多繳企業所得稅18萬元(含滯納金?注意:退稅本身不含利息/滯納金,這里假設純退稅),款項已存入銀行。
- 分析: 2025年度的賬務早已關閉,該退稅屬于調整以前年度(2025年)的損益。
- 會計分錄:
- 記錄收到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 180, 0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180, 000.00 (過渡)
- 過渡結轉,調整以前年度損益: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180, 0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80, 000.00
- 結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至未分配利潤: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80, 000.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80, 000.00
- 記錄收到退稅款:
- 報表影響:
- 2025年利潤表: 不受任何影響(不體現收入或費用)。
- 2025年資產負債表:
- 資產(銀行存款)增加18萬。
- 所有者權益(未分配利潤)增加18萬(體現在2025年期初未分配利潤的調整上)。
- 2025年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在“上年年末余額”調整欄或“會計政策變更和前期差錯更正”欄,體現未分配利潤調增18萬。
企業所得稅返還,看似是“天上掉餡餅”,會計處理卻需要格外細心,核心就在于分清何時多繳(本年度or以前年度) 和 資金形式(現金or抵減),抓住“物歸原處”的原則:
- 本年度多交的錢回來 → 沖回本年的“所得稅費用”。
- 以前年度多交的錢回來 → 調整“期初未分配利潤”(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這個中轉站)。
- 抵減后續稅款 → 視同支付了部分稅款,相應確認費用。
吃透這些邏輯,再結合清晰的原始憑證,處理企業所得稅返還的會計分錄就能得心應手,清晰的賬務不僅滿足合規要求,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下次再遇到稅務局的退稅驚喜,相信你一定能從容應對,把賬做得明明白白!稅務處理就像拼樂高,每一塊積木(分錄)都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才能搭建出準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大廈。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