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返還到賬別亂記賬!老會計手把手教你正確處理(附全流程)
??“喂,張會計!剛銀行短信提示,稅務局退了一筆企業所得稅回來!這錢是好事,可賬該怎么做啊?直接記營業外收入行不行?”——相信不少財務朋友都遇到過這種“甜蜜的煩惱”。
企業所得稅返還(退稅)看似簡單,但賬務處理不當,輕則影響報表準確性,重則可能引來稅務稽查風險! 今天咱們就拋開晦澀條文,用大白話+真實案例,把這事兒徹底掰扯清楚!
先搞明白:這“返還”的錢是什么來頭?
別一看到“退稅款”就激動,不同原因退回的企業所得稅,賬務處理天差地別! 主要分這幾類:
-
“我交多了!”——多繳退稅 (最常見!)
- 場景: 最常見于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后,平時季度預繳多了,年終一算總賬,稅務局確認你多交了,退給你。
- 特點: 退的是你自己多交的錢,不是額外補貼,本質上是對你前期多交稅款的一種“歸還”。
- 政策依據核心: 《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
-
“政策獎勵我!”——政策性優惠退稅/財政返還
- 場景:
- 即征即返/先征后返: 某些特定地區(如自貿區、開發區)或特定行業(如軟件、集成電路、部分環保項目),為了招商引資或鼓勵發展,地方財政承諾:企業按法定稅率交稅后,地方財政再按一定比例(或金額)把地方留存部分(或全部)返還給企業。注意: 這通常由地方財政而非稅務局直接操作,但資金源頭是稅。
- 特定事項優惠: 如某些技術轉讓所得、特定類型創業投資企業的優惠,可能涉及退稅。
- 特點: 這筆錢帶有政府補助性質,是依據地方政策或國家專項政策給的“額外”利益。
- 政策依據核心: 地方性政策文件、財稅專項通知(如財稅[2008]1號文關于軟件產業的優惠、財稅[2012]27號文關于集成電路產業的優惠等)。
- 場景:
-
“算錯了,重來!”——匯算清繳退稅、清算退稅、評估退稅等
- 場景: 匯算清繳后發現錯誤主動申請退稅、企業注銷清算后的多繳退稅、稅務稽查/評估后確認多繳的退稅。
- 特點: 本質也是“多繳退稅”,但觸發點不同(申報錯誤、注銷、稽查等)。
- 政策依據核心: 《企業所得稅法》、《稅收征收管理法》相關規定。
重中之重:不同返還類型,怎么做賬?(帶實例!)
核心原則:錢是怎么來的,賬就怎么做!
“我交多了!”——多繳退稅 (最常見)
-
會計處理思路: 這錢本來就是你的!前期多交了稅,相當于多確認了一筆費用(所得稅費用),現在退回來,沖減當期的所得稅費用是最準確、最符合業務實質的做法。
-
適用準則: 《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準則》均適用此原則。
-
會計分錄:
- 收到退稅款時:
借:銀行存款 XXX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XXX
(最規范!)- 或
貸: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XXX
(也常見,效果相似)
- (如果涉及以前年度)年末結賬時: 如果退的是以前年度的多繳稅款,且金額重大,理論上應追溯調整以前年度損益(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但實務中,金額不大時,簡化處理計入發現當期的損益(所得稅費用)也是普遍接受的做法。
- 簡化處理分錄同上。
- 追溯調整分錄 (了解即可,重大時用):
借:銀行存款 XXX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XXX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XXX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XXX
- 最后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 收到退稅款時:
-
?? 真實案例演示:
星海科技公司2025年度匯算清繳后,稅務局確認其多預繳了企業所得稅120, 000元,2025年5月20日,該筆退稅款到賬。 星海公司財務小林正確分錄:
借:銀行存款 120,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120, 000
(或貸:所得稅費用 120, 000
) 解讀: 這筆退款直接減少了星海公司2025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體現在利潤表),或者沖減了應交稅費負債(體現在資產負債表),這真實反映了“歸還多交稅款”的經濟實質。
“政策獎勵我!”——政策性優惠退稅/財政返還
-
會計處理思路: 這筆錢是政府給的額外補助!需要判斷它是否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核心看是否滿足財稅[2008]151號文和財稅[2011]70號文規定的三個條件+專項管理要求)。實務中,絕大多數地方財政返還很難同時滿足所有“不征稅收入”條件(尤其是要求單獨核算、專款專用),因此通常確認為應稅收入!
-
會計分錄:
- 收到款項時 (普遍做法):
借:銀行存款 XXX
貸:其他收益 XXX
(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或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 XXX
(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 (極其特殊情況下)確認為不征稅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XXX
貸:遞延收益 XXX
- 后續: 按資產使用年限或規定支出期間分攤計入“其他收益”或“營業外收入”,且對應的支出(如購買資產的折舊/攤銷)不能在稅前扣除。操作復雜且限制多,務必有稅務師或稅局明確意見支撐!
- 收到款項時 (普遍做法):
-
?? 真實案例演示:
陽光軟件公司注冊在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根據當地招商政策,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后,地方財政將地方留存部分的80%返還給企業,2025年6月,陽光公司收到2025年度地方財政返還的企業所得稅款項350, 000元,該款項未規定專門用途。 陽光公司財務老王判斷: 這筆返還款屬于政府補助性質,且難以滿足“不征稅收入”的嚴苛條件(尤其是指定用途和單獨核算)。 正確分錄:
借:銀行存款 350, 000
貸:其他收益 350, 000
(若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或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 350, 000
(若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解讀: 這筆錢增加了公司當期的利潤總額,并且需要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老王需要記得在2025年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將這35萬元填入“營業外收入”或“其他收益”欄次。
“算錯了,重來!”——其他類型退稅
- 會計處理思路: 本質上還是“多繳退稅”,處理原則同場景一(多繳退稅)。
- 會計分錄: 參照場景一。
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或貸:所得稅費用
。
會計最容易踩的坑!別掉進去!
-
? 大鍋燴!統統扔進“營業外收入”:
- 錯在哪: 把“多繳退稅”(場景一)也記入營業外收入,虛增了利潤總額,扭曲了企業真實的所得稅負擔水平。
- 后果: 老板看報表覺得利潤高了,實際是拿回了自己的錢;稅務看到營業外收入增加,還得多交稅(多繳退稅本身不產生稅負)!
- 正確姿勢: 嚴格區分返還性質! 只有政策性的、帶有額外補助性質的才考慮計入營業外收入/其他收益。
-
? “增值稅即征即退”和“企業所得稅返還”傻傻分不清:
- 錯在哪: 把收到的企業所得稅返還,錯誤地記入了“其他收益——增值稅即征即退”或類似科目。
- 后果: 科目混亂,影響報表準確性,給后續審計、稅務檢查帶來麻煩。
- 正確姿勢: 看稅種! 企業所得稅返還必須與企業所得稅相關科目(“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或政府補助相關科目(“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對應。
-
? 收到錢就完事,忘了稅務備案/備查:
- 錯在哪: 特別是對于政策性返還,沒有按規定留存備查相關文件(政府批文、資金撥付文件、政策依據等)。
- 后果: 稅務稽查時無法證明款項性質,可能被認定為應稅收入,甚至被質疑合規性。
- 正確姿勢: 建立完善的備查簿! 將收到的每筆退稅/返還的銀行回單、稅務局的《稅收收入退還書》、地方財政的撥款文件、所依據的政策文件(紅頭文)等,按時間順序整理歸檔,永久保存!這是證明業務真實性和稅務處理正確性的鐵證。
-
? 政策性返還想當然當“不征稅收入”:
- 錯在哪: 認為只要是政府給的“返稅”就是免稅的,不進行專業判斷。
- 后果: 如果不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卻按此處理,少繳企業所得稅,面臨補稅+滯納金+罰款風險!
- 正確姿勢: 高度謹慎! 除非有非常明確的政策依據且能嚴格滿足財稅[2011]70號文的所有條件(包括資金撥付文件明確資金用途、企業對該資金及支出單獨核算),否則默認計入應稅收入,拿不準務必咨詢專業稅務顧問或主管稅務機關。
稅務稽查重點盯什么?會計心里要有數!
- 資金性質定性是否準確? 稽查人員會重點核查你收到的這筆“返還”,到底是“多繳退稅”還是“政府補助”?定性不同,稅務處理(是否應稅)完全不同!
- 會計處理是否合規? 有沒有錯誤計入營業外收入?有沒有混淆稅種科目?有沒有濫用“不征稅收入”?
- 政策性返還依據是否充分? 要求企業提供支持該返還的地方性政策文件(通常是省、市級政府或財政/發改部門的正式文件)、資金撥付文件,紅頭文件是關鍵!
- “不征稅收入”條件是否真實滿足? 如果企業聲稱是“不征稅收入”,稽查會嚴格審核:是否有指定用途?是否單獨核算?相關支出是否未在稅前扣除?管理極其嚴格!
- 資金流是否清晰? 退稅款是否確實來自國庫或地方財政賬戶?收款金額、時間是否與退稅文書一致?
完美操作流程清單(會計必存!)
- ?? 收到退稅通知/銀行到賬: 保持冷靜,別急著做賬!
- ?? 火眼金睛辨類型:
- 查看銀行流水備注、稅務局電子稅務局提示、或隨款到達的《稅收收入退還書》備注欄,上面通常會寫明退稅原因(如“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退稅”、“誤收退稅”等)。
- 如果是財政賬戶打款且備注不明,立即聯系付款方(財政局/管委會)索要書面說明和依據文件!
- ?? 精準賬務處理:
- 明確是多繳退稅(場景一、三):
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首選) 或貸:所得稅費用
。 - 明確是政策性優惠返還(場景二)且不滿足不征稅收入條件:
借:銀行存款,貸:其他收益
(企業會計準則) 或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
(小企業會計準則)。 - (極特殊) 政策性返還且滿足不征稅收入所有條件:
借:銀行存款,貸:遞延收益
,后續按規定分攤并注意支出不得稅前扣除。務必留存充分證據鏈!
- 明確是多繳退稅(場景一、三):
- ??? 完善證據鏈歸檔: 將銀行回單、《稅收收入退還書》、財政撥款文件、政策依據文件等,掃描+紙質雙重備份,放入專門文件夾永久保存,在憑證摘要或附件中清晰寫明退稅原因、依據。
- ?? 準確稅務申報:
- 多繳退稅: 不影響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無需在申報表收入項體現。
- 政策性返還(應稅): 在《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 中,填入“營業外收入”或“其他收益”相應行次,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 政策性返還(不征稅收入): 需在A105040《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納稅調整明細表》進行申報調整。
- ?? 定期內部復核: 季度末或年末,檢查所有退稅/返還業務的賬務處理是否準確、證據是否齊全。
企業所得稅返還是塊“寶”,但賬務處理是門“技術活”,記住核心:“多繳退稅”沖費用(減負債),“政策補助”看收入(通常要交稅)! 分不清來源?趕緊找文件!備查簿永遠是應對檢查的王牌。
把這套流程吃透,下次再看到退稅款入賬,你就能氣定神閑地拿出憑證簿,輕松搞定分錄,讓每一分錢的來龍去脈都清清楚楚,經得起任何考驗!這才是資深財務該有的范兒!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