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戶必看!所得稅核定征收全攻略,從計算到避坑指南
核定征收到底是啥?稅局給你的“計算器”
想象一下,你開了一家熱氣騰騰的早餐店,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油條炸了多少根、豆漿賣了多少碗,根本沒空一筆筆詳細記錄,這時,稅務局對你說:“老張啊,知道你忙,根據你這地段、鋪面大小和大概的經營情況,我們算過了,你一個月差不多掙5000塊,就按這個數交稅吧!”——這就是核定征收最生動的樣子!
說白了,核定征收就是稅務局“幫你算稅”的一種方式,當個體戶因為各種原因(比如規模小、賬本不全、難以查賬),沒法準確計算自己到底掙了多少錢時,稅務局就會根據你經營的行業特點、地段、面積、雇傭人數、設備情況等信息,結合本地同行業、同規模的平均水平,估算出一個相對合理的“應納稅所得額”或者直接核定一個“征收率”,你就按稅務局核定的這個數或者比例來交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就行了。
它就像稅務局給你的一個“預設計算器”,省去了你建賬、算利潤的復雜過程,特別適合剛起步、規模小、業務簡單的個體戶老板們。
哪些個體戶能用上這個“省心模式”?
核定征收可不是誰都能隨便申請的,稅務局主要考慮你是否“賬目清晰可控”,以下幾種情況的個體戶,比較有機會被納入核定征收的范圍:
- “小本經營”型: 規模真心不大,比如你家樓下賣煎餅果子的小推車、小區里的便民小超市、夫妻檔的理發店,這些生意本身收入不高,流水清晰簡單,硬要做全套賬本確實有點費勁。
- “賬本不全”型: 不是不想記賬,可能是沒招專業的會計,自己又不太懂怎么記,或者前期根本沒建立規范的賬冊,導致成本費用憑證缺失嚴重,稅務局想查賬也無從下手,這種情況,核定征收就成了一種“解決方案”。
- “行業特殊”型: 有些行業本身成本就特別難準確核算。
- 早點攤、小吃店: 面粉、油、肉餡、蔬菜,每天用量波動大,損耗也難精確統計。
- 小修理鋪(修車、修家電): 零配件進貨渠道多、批次雜,維修過程中也可能有舊件替換,成本難以一一對應。
- 小美容美發店: 洗發水、染發劑等耗材的使用量因人、因服務項目差異很大。
- 小型運輸(個體貨車司機): 油費、過路費、車輛磨損折舊,雖然有大頭,但精確到每一單的利潤計算復雜。
- “依法可不設賬”型: 國家有規定,對于月銷售額或營業額在一定標準以下(這個標準各地可能不同,比如月收入幾萬元以下)的個體工商戶,確實可以不強制要求設置復式賬或簡易賬,這類個體戶自然就適用核定征收了。
關鍵點: 具體能不能核定、按什么方式核定,最終決定權在當地主管稅務機關,你需要主動去了解當地政策,或者直接咨詢你的稅收管理員。
稅局“算”稅的方法有哪些?看懂公式不吃虧

稅務局“幫你算”稅,主要有三種常見的方法,就像不同的“計算器模式”:
-
定期定額征收(雙定戶): 最常見、最簡單!
- 怎么算: 稅務局直接給你核定一個每月(或每季度)的應納稅經營額(注意,這個“經營額”通常不是你的實際流水,而是稅務局核定的計稅依據),再按核定好的征收率計算稅款,公式超簡單:
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 核定月應納稅經營額 × 適用征收率
- 例子: 老王開雜貨店,稅務局核定他每月應納稅經營額為 20,000元,核定征收率為 1%,那么老王每個月固定要交的個人所得稅就是:20,000 × 1% = 200元,不管他這個月實際收入是18,000還是22,000,都按200元交,如果季度申報,就把3個月的加起來(200元 × 3 = 600元)。
- 優點: 超級省心!金額固定,按時存錢就行,基本不用操心計算。
- 注意: 如果某個月你的收入暴漲(比如超過了核定額度的20%以上,具體比例看各地規定),或者暴跌(比如低于核定額度的20%以上),必須!必須!必須! 及時向稅務局報告申請重新核定,否則可能被認定為偷稅漏稅!
- 怎么算: 稅務局直接給你核定一個每月(或每季度)的應納稅經營額(注意,這個“經營額”通常不是你的實際流水,而是稅務局核定的計稅依據),再按核定好的征收率計算稅款,公式超簡單:
-
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
- 怎么算: 稅務局不直接核定你的稅額,而是核定你所在行業的利潤率(應稅所得率),你需要如實申報你的收入(開票收入+不開票收入),然后稅務局用你的收入乘以核定的所得率,算出你的“利潤”(應納稅所得額),再用這個“利潤”去套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表計算稅款。
應納稅所得額 = 收入總額 × 核定應稅所得率
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例子: 小李開了一家小型設計工作室(屬于服務業),稅務局核定該行業的應稅所得率為10%,某季度小李的總收入是 150,000元。
- 應納稅所得額 = 150,000 × 10% = 15,000元
- 查稅率表:15,000元在第二級(超過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等等,不對!這里季度應納稅所得額15,000元,換算成年就是60,000元,適用稅率是10%,速算扣除數1,500元(年),注意計算時需匹配期間)
- 更準確的計算(按季度): 季度應納稅所得額15,000元,對應稅率表(需看當地是按季換算還是累計): 假設按年稅率換算:年應納稅所得額=15,000×4=60,000元 → 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1,500元(年) 先算年稅額=60,000×10% - 1,500 = 6,000 - 1,500 = 4,500元 季度稅額≈ 4,500 / 4 = 1,125元 (實際操作中,系統會根據累計數自動計算當期)
- 或者更常見的是,系統會根據累計收入和核定所得率,自動計算累計應納稅所得額,再按年度稅率表計算累計應納稅額,減去已預繳的,得到本期應繳。
- 優點: 稅款會隨著你的收入變化而變化(收入高,稅多;收入低,稅少),相對公平,比查賬征收簡單,比定期定額更能反映實際經營波動。
- 關鍵: 收入總額要報全! 所有進賬的錢都要算上,不能只報開票的,稅務局會通過你的開票數據、銀行流水、行業大數據等進行比對監控。
- 怎么算: 稅務局不直接核定你的稅額,而是核定你所在行業的利潤率(應稅所得率),你需要如實申報你的收入(開票收入+不開票收入),然后稅務局用你的收入乘以核定的所得率,算出你的“利潤”(應納稅所得額),再用這個“利潤”去套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表計算稅款。
-
核定應納所得稅額:
- 怎么算: 這是最直接的一種,稅務局經過調查分析,直接給你核定一個固定金額的稅款,可能是一年交多少,或者一個季度交多少。
- 適用范圍: 相對較少見,通常用于那些完全沒有建賬能力、經營極其不規律、或者依據其他方法難以準確核定的特殊情況。
- 例子: 一個在集市上流動擺攤賣手工編織品的老奶奶,收入極不穩定且難以計量,稅務局可能直接核定她每年交稅 800元。
重要提示: 具體采用哪種核定方法,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調查情況決定,不是個體戶自己隨便選的。
想走核定征收?手把手教你怎么辦
核定征收不是自動就有的,需要你主動去申請(或者在稅務登記時符合條件被直接核定),流程大致如下:
- 稅務登記/信息確認: 拿到營業執照后,30天內!去稅務局(或電子稅務局)辦理稅務登記或信息確認,這時就要如實填寫你的經營信息:行業、規模、地址、雇傭人數、預計收入等,這是核定征收的起點。
- 申請核定(如果需要): 如果你覺得自己符合核定條件(比如規模小、沒建賬),或者稅務局在登記時認為你需要核定,會啟動核定程序,可能需要你填寫《個體工商戶定額核定審批表》或類似文書。
- 稅務調查: 別緊張!稅務局工作人員(管理員)可能會來實地看看你的店:多大面積?在什么位置?主要賣什么?雇了幾個人?有幾臺設備?生意看起來怎么樣?也可能向周邊同行了解下情況,這是為了獲取核定依據。
- 集體評議 & 核定: 管理員調查后,通常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會把情況提交給一個小組(比如稅務所內部的評議小組)討論,參考同地段、同行業、同規模的情況,最終確定采用哪種核定方法以及具體的核定額度或征收率。
- 下達《核定通知書》: 這是最重要的文件!稅務局會正式發給你一份文書(現在很多地方通過電子稅務局推送),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
- 核定方式(是定期定額?還是核定所得率?)
- 核定期限(通常一年一核)
- 核定的關鍵數據(每月應納稅經營額是多少?核定的應稅所得率是多少?或者直接核定的稅額是多少?)
- 申報繳納期限(是按月還是按季?每月/季幾號前要交?)
- 你的權利(如果你覺得核得不合理,可以申請復核)。 務必仔細閱讀并妥善保存這份通知書! 這就是你交稅的依據。
- 按期申報繳納:
- 定期定額戶(雙定戶): 最省心!到了規定期限(比如每月15號前),按通知書上的固定金額,通過銀行轉賬、三方協議扣款、或者電子稅務局、辦稅服務廳繳納即可,很多地方對雙定戶實行“簡易申報”,甚至不用每月填表,系統自動生成待繳信息。
- 核定應稅所得率戶: 需要按期(通常是季度) 在電子稅務局或去大廳填報《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B表)》,你需要如實申報當期的收入總額,系統會根據你核定的所得率自動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再套稅率表算出稅款,確認無誤后繳納稅款。
- 核定應納所得稅額戶: 按通知書指定的金額和期限繳納。
核心提醒: 無論哪種核定方式,保存好你的進貨發票、費用單據、收銀記錄、銀行流水等原始憑證! 這是證明你真實經營狀況的“護身符”,萬一稅局有疑問或者你需要申請調整,這些就是證據。
核定征收的“雷區”,千萬別踩!
核定征收雖省心,但絕不是“避風港”,理解錯了容易吃虧:
- 誤區:核定=不用記賬? 大錯特錯!雖然核定征收簡化了計稅過程,但《個體工商戶建賬管理暫行辦法》有明確規定,達到建賬標準的個體戶(比如注冊資金、銷售額超過一定數額),必須依法設置賬簿,即使稅務局給你核定了,你也有記賬的義務,核定是稅務局征稅的方法,記賬是你經營的義務,兩者不沖突,小規模個體戶即使達不到法定建賬標準,也強烈建議做好簡單的收支記錄,心里有本賬。
- 誤區:收入可以少報? 這是玩火!尤其是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的戶,你申報的收入是計稅基礎,稅務局的金稅系統越來越強大,你的開票信息、銀行賬戶流水、甚至第三方支付平臺數據都可能被比對。隱瞞收入被查實,就是偷稅! 后果很嚴重:補稅、罰款(0.5倍到5倍)、滯納金(每天萬分之五),甚至影響信用。
- 誤區:核定額度萬年不變? 核定不是“終身制”!通常一年左右會重新核定一次(具體看通知書),如果你的經營發生重大變化:比如生意爆火,店面擴大一倍;或者慘淡經營,瀕臨倒閉;或者經營項目完全變了。一定要主動!及時! 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申請重新核定,否則,生意好了你占便宜(少交稅)會被追責;生意差了你還按高標準交,自己吃虧。
- 誤區:核定征收不用報稅? 這是極其危險的誤解!核定征收不等于免稅,更不等于不申報! 定期定額戶雖然可能簡化了申報流程(如簡易申報),但按時繳納稅款就是履行申報繳納義務,核定應稅所得率戶必須按期申報收入并繳稅,不申報、不繳稅,就是逾期,會產生滯納金,甚至被認定為違法。
- 誤區:開票額不超過核定額就萬事大吉? 對于定期定額戶(雙定戶),如果稅務局給你核定月經營額是2萬,你這個月實際開了1.8萬的票,但別忘了還有大量沒開發票的現金收入!如果你實際的總收入(開票+不開票)超過了核定經營額的一定比例(如20%),按規定必須主動申報補稅! 只盯著開票金額,很容易掉坑里。
核定征收 vs 查賬征收,哪個更適合你?
兩種主要方式,各有優劣:
-
查賬征收:
- 原理: 自己建賬,真實記錄所有收入、成本、費用,算出真實的“利潤”(應納稅所得額),然后按5%-35%的稅率表計算交稅,多賺多交,少賺少交,虧損了可能還能抵以后年度的盈利(有規定)。
- 優點: 最能反映真實經營成果,理論上稅負最公平合理,如果你的成本費用占比很高(比如搞批發的、做工程的),能提供充分合法的發票憑證,可能實際稅負會比核定征收低。
- 缺點: 建賬要求高,需要專業能力或請會計,核算復雜,稅務管理成本高,對發票管理要求極其嚴格。
- 適合誰: 規模較大、經營穩定、財務管理規范、能取得合法有效憑證、成本費用清晰可核算的個體戶。
-
核定征收:
- 原理: 如本文所述,由稅務局核定計稅依據或稅額。
- 優點: 最大優勢就是簡便! 大大降低了建賬核算和申報的難度和成本,節省時間精力,尤其適合小微個體戶,稅負相對固定(定期定額)或可預期(核定所得率)。
- 缺點: 稅負可能與實際盈利能力不完全匹配,如果你實際利潤遠低于核定征收算出的稅負,會比較吃虧(比如核定所得率10%,但你行業競爭激烈實際利潤只有5%),成本費用再高,在核定征收下(特別是定期定額)也不能抵扣。靈活性差,調整需要申請。
- 適合誰: 規模小、業務簡單、初期建賬困難、成本費用難以準確核算(如大量現金交易、小額零星采購無票)、或依法可不設賬的個體戶。
選擇建議: 創業初期、規模小、怕麻煩、成本票難取得的,通常核定征收更友好,隨著生意做大、管理規范、能取得足額成本發票后,可以評估切換到查賬征收是否更劃算(需向稅務局申請變更征收方式),選擇前最好咨詢專業財稅人士幫你算筆賬。
寫在最后
個體戶所得稅的核定征收,是國家為了扶持小微經營者、簡化征管流程而設置的一項重要制度,用好它,能讓你在創業初期省下不少心力。
但“省心”不等于“不用心”。吃透政策、看清自己的核定通知書、按時足額申報繳稅、保存好經營憑證、經營變化及時溝通,這五點做到了,你才能真正享受到核定征收帶來的便利,安安心心做生意。
稅收政策時有調整,各地執行細節也可能不同,本文為你提供了核心框架和常見要點,但最靠譜的信息來源,永遠是你的主管稅務機關,遇到拿不準的問題,別猶豫,打個電話或跑一趟稅務局問清楚,比事后“踩雷”要劃算得多,畢竟,明明白白交稅,才能踏踏實實賺錢

專業稅籌師定制稅務籌劃方案!
復制微信號